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96840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部养生美容按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第一节 概述一、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的概念 按摩时我国传统医学中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面部养生美容按摩时在现代皮肤生理学和中医美容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在面部皮肤上顺着表情肌的走行方向或经脉巡行特点进行按摩操作,以达到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增加皮肤营养吸收,从而延缓皮肤衰老,美丽容颜的一种养生美容方法。二、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的作用原理1. 促进皮肤气血充盈,改善肤色 面部皮肤是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面部皮肤与各脏腑、经脉相连,是脏腑功能状态外在的表现部位之一。面部皮肤的营养来自五脏六腑的精气,接受气血津液的濡养。通过面部养生美容按摩能促进皮表的血液循环,改善肤色,增强皮肤

2、对营养吸收的能力,使皮肤气血充盈,光洁,细嫩,红润。2. 促进皮肤细胞代谢,改善肤质 皮肤同样有生长、发育、旺盛、衰老的生命规律。面部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与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是同步进行的。面部养生美容按摩可以去除老化的角质细胞,增强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厚度,调整肤质,延缓皮肤衰老。3. 减少面部疾患,延缓衰老 养生美容按摩可以畅通气血,濡养面部皮肤,调节汗腺,皮脂腺分泌,强健皮肤肌肉组织,从而改善皮肤干燥状态,减少皱纹,消斑除痘,预防和改善各种皮肤疾患。三、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的基本原则 美容按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对面部皮肤而言,与其他种类按摩有显著区别:按摩

3、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其局部肌肤的位移。要做到:力达深层,而表皮基本不动。在做面部按摩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按摩走向从下向上。当人到一定年龄以后,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肌肤会出现松弛现象。又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松弛的肌肉会下垂而显现出衰老的状态。因此在按摩时方向应由下向上。 按摩走向从里向外,从中间向两边。在进行面部抗衰老性按摩时,应尽量将面部的皱纹展开,并推向面部两侧。 按摩方向与肌肉走向一致,与皮肤皱纹方向垂直。因为肌肉的走向一般与皱纹的方向是垂直的,因此,在按摩时只要注意走向与皱纹方向垂直,就能保证与肌肉走向基本水平一致。 按摩时尽量减少肌肤的位移。当肌肉发生较大位移时,肌肉运动方

4、向的另一侧的肌纤维势必紧绷,过力,持续的张力会使肌肤松弛,加速其衰老。因此,在进行按摩时,要尽量较少肌肤的位移。四、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1.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的注意事项 操作者在护理前保证手部的柔软,温暖。 在按摩护理前帮助宾客做好面部清洁。 在按摩护理前尽量帮助宾客放松。 按摩护理时使用足够的介质,保证皮肤的润滑。 按摩操作的时间根据宾客皮肤的性质和状况决定。 2. 面部养生美容按摩的禁忌 严重敏感的皮肤或正在过敏的皮肤。 毛细血管严重扩张及毛细血管破裂的而皮肤。 皮肤的急性炎症,皮肤外伤,严重痤疮等。 皮肤的传染病,如扁平疣,黄水疮等。 严重哮喘病的发作期。 骨节肿胀,腺肿

5、胀者。 第二节 面部清洁与美容按摩 皮肤美容护理,是养生美容服务项目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能服务内容。熟练掌握皮肤护理的操作技能,是养生美容顾问的一项基本功训练。 面部皮肤美容护理的一般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卸妆,清洁判断皮肤性质,制定护理方案脱屑蒸面或热敷面部按摩敷面膜涂搽保养品结束,整理。我们在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面部清洁和美容按摩手法。一、 面部清洁1. 面部清洁的步骤及操作要求 (1)清洁面部皮肤的基本步骤 卸妆。卸妆的程序:清除面部汗垢,油脂清除睫毛膏清除眼线液清洗眉毛,清除眼影色清除唇膏清除腮红,胭脂。 涂洁肤品。 面部清洁。 用温水或湿热毛巾将洁肤品彻底清洗干净。 2. 面部清洁的操作方

6、法 面部清洁按摩前将适量洁肤品以掌心柔匀,捂热后柔缓涂于面部。面部清洁按摩的顺序一般是由额头至下颌,依次为:前额,眼部,下颌,双颊,口周,鼻部。 (1)额头打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着力,由眉心起向两侧太阳穴打圈如此反复34次。 (2)眼周正打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从太阳穴开始,沿下眼眶顺着眉毛的方向由眉头到眉梢,太阳穴反复打圈34次。 (3)眼圈反转打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从太阳穴开始,逆着眉毛的方向由眉梢至眉头,下眼眶太阳穴反复打圈34次 (4)下颌交替打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在下颌处交替打圈,重复34次 (5)脸颊打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从两侧嘴角开始在脸颊处打大圈至两侧太

7、阳穴,重复34次 (6)口周打半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在下颌中部同时向两边抹至嘴角后,中指,无名指分开,避开嘴唇同时向内侧推滑,然后中指,无名指沿相同的路线拉回至嘴角处在回至下颌中部,反复推摩口周34次。(7)搓洗鼻头,鼻头打圈 手竖位,双手拇指交叉,用中指指腹沿鼻梁两侧上下推拉34次,当中指指腹推抹至鼻翼时,在鼻翼分别向外,下抹小圈,清洁鼻头34次,如此反复34次 (8)安抚结束。二、 面部美容按摩的操作要求1. 面部美容按摩的操作要求 按摩动作要熟练,准确,要能够配合不同部位的结构特点变换手型, 按摩动作有节律,按摩节奏要平稳。 建立正确的动作频率。先慢后快,先清后重,有渗透性。

8、 根据皮肤的不同状态和部位,调节按摩力度,敏感皮肤,眼周皮肤按摩时力度要轻。 根据皮肤的不同状态和部位的按摩要求,合理掌握按摩时间,整个按摩过程动作要连贯。 按摩时间不可太长以1015分钟为宜,整个按摩过程要连贯。 点穴位置准确,力度适中,手法正确。2. 面部美容按摩的操作方法 (1)双手额头打圈双手横位,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同时从眉心开始在整个额部向两侧打竖圈,渐至两侧太阳穴后用中指点按太阳穴,重复34次 (2)舒展抬头纹两手横位在额部,左手全掌服帖,食指,中指尽可能大的分开展开抬头纹,由右侧太阳穴经额部慢慢向左移动;右手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在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打圈,并随左手一起移动

9、至左侧太阳穴处,重复34次 (3)舒展“川”字纹 在两眉头之间,左手竖位,食指,中指分开,从鼻根部向上至额中部将“川”字纹轻轻展开,并慢慢向上拉直发际;右手竖位,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在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打横圈,并随左手由鼻根部慢慢移向发际,重复34次 (4)双手横向提升额头 双手横位,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自左侧太阳穴起,在额部由左向右做V字形上下轻抹,至右侧太阳穴,重复34次 (5)双手交替包额头 双手横位,手掌包住额头,由眉毛处向上拉抹至发际,两手交替进行,重复34次 (6)下眼睑打圈,点穴 双手中指,无名指并拢,手横位,由太阳穴处沿下眼眶打圈至鼻侧,中指单指沿鼻梁两侧拉起至眉头,并

10、点按攒竹穴,在沿眉毛滑至鱼腰穴点穴,然后中指,无名指并拢向后拉至眉尾点按丝足空穴,再推向太阳穴处点穴,重复34次 (7)下眼睑打圈,点穴 双手中指,无名指并拢,由两侧太阳穴逆眉毛方向划至内眼角处,再由内眼角沿下眼眶向外侧打圈至太阳穴并按压太阳穴,重复34次 (8)眼周点按八穴 两手拇指依次点按太阳穴,瞳子髎穴,四百穴,承泣穴,中指点按精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足空穴,重复34次 (9)眼周画“S”按摩鱼尾纹左手食指,中指展开左侧外眼角处鱼尾纹,右手中指,无名指由右侧太阳穴处画“S”至左手分开出打圈,重复34次;然后右手画“S”至右侧外眼角,重复34次 (10)双手交替提拉外眼角 双手中指,无名

11、指由内眼角向外眼角交替提拉按摩,重复34次 (11)整理眼部 双手竖位,四指并拢,全掌着力,从眉上方向下推至眼部,以四指指腹轻按眼球后向两侧拉抹分开,重复34次 (12)面颊分三线打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在面颊处由下颌至耳根,嘴角至耳中,鼻翼至耳上分三线打圈按摩,重复34次 (13)双手交替包脸颊 双手手指自然伸直,四肢并拢,在面颊由鼻翼,嘴角旁至同侧耳前交替拉磨,重复34次 (14)下颌处打圈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在下颌处同时做向上,向外打圈,重复34次 (15)搓下颌,加强按摩水沟,鼻唇沟 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以长线对搓下巴,顺序为左,中,右依次进行,再用中指以短线对搓下颌,嘴角,水沟

12、穴,鼻唇沟,重复34次(16) 搓鼻梁,鼻头打圈同清洁手法。(17) 点四穴,双手拇指叠按承江穴,分按地仓穴,在叠按水沟穴,分按迎香穴。重复34次(18) 双手交替包脸颊手法同按摩手法。(19) 双手交替包额头手法同按摩手法,(20) 轻推,横抚双手手指自然伸直,四指并拢,全掌着力,从发际处轻推至下眼眶后向两侧拉抹分开,再由发际处向下轻推至嘴角向两侧拉抹分开,重复34次(21) 面部搭桥手横位,双手五指交叉对握,腕部着力与额中部,掌跟缓慢下压并向两侧分开拉抹至太阳穴,手掌向下旋转90度,全掌着力由双颊轻推至下颌,再五指交叉对握提振下颌,在向上提拉至额头分开,重复34次(22) 拉下颌,按摩耳部手横位,双手四肢并拢,拇指在上,四指在下包住下颌,由下颌处向两侧拉抹至耳根处,重复34次;再以拇指和其他四指配合揉捏耳朵,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