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95894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繁育与推广 可行性报告班 级: 种工(职教)121组 长: 孙 成 河西走廊豆科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总论(孙成)【摘要】:通过对民勤绿洲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评价,引进并筛选出了适应性强、光能利用率和产草量高、营养全面、饲用价值高、适宜河西荒漠绿洲区栽培的阿尔冈金、F310、金皇后等优良品种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民勤绿洲灌溉条件下,年刈割4茬,年灌水3000m3/hm2,种植第3年分别取得18793,12953,14688kg/hm2的干草产量和3535,2474,3114kg/hm2的粗蛋白产量;光能利用率达1.77%,1.22%,1.38%。并组

2、建草畜产业生产基地,进行了苜蓿人工草地建植、节水丰产栽培、产业化生产、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种草养畜的配套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形成了以苜蓿草粉、苜蓿干草等草产品和小尾寒羊种羊及肥羔生产为格局的草畜产业,实现了苜蓿和家畜生产2个S型生长曲线的高效耦合,建立了干旱荒漠区特有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指出只有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发展以苜蓿产业为主的节水型现代草地农业,才是干旱荒漠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项目名称 河西走廊正大畜牧有限公司4.5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项目(2) 建设地点 河西走廊紫花苜蓿基地占地45425(3) 建设年限 2015年6月2018年6月 (4) 建设规模 河西走廊共建设紫花苜蓿基

3、地45424亩,基地实施新品种应用、平衡施肥合理密植、机械播种、病虫综合防治及精细管理等技术措施。按照“苜蓿有机种植规程”,种植阿尔冈金、F310、金皇后等优良品种,平均亩产鲜草4吨/亩干草1吨,年产有机鲜草169696吨,干草45424吨,可满足21200头奶牛的饲养需要。(5)建设内容项目对45424亩紫花苜蓿基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造。1.新建农田道路共82950米包括主干路38950米,田间路44000米。 2.栽植农田防护林26万株。 3.新建42424亩苜蓿基地的喷灌设施,安装35KVA变压器 12台打机电井44眼,地埋主支管49162米,安装喷灌机共126组。 4.改良土壤4542

4、4亩。 5.新建贮草棚40处,每处2000平方米。(6)产品方案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之称,其突出的优点表现为1.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3000-6000公斤,干草产量600-1200公斤,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800-1200公斤。2.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5-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3.再生性强、耐刈割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3-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4.草质好、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

5、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殖的重要饲料(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包括建设资金14719万元,流动资金1281万元。申请银行中长期贷款80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余8000万元由项目单位河西走廊正大畜牧有限公司自筹,用于其余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9333万元,总成本费用6325万元经营成本5674万元,新增营业利润3078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的建设可增加优质紫花苜蓿的供给,促进有机奶产业发展并有效治理农田的沙漠化、盐碱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投资回收期(静)为

6、4.4年。(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 (2)总结畜牧兽医工作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农业部副长部长高鸿宾在2011年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4)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11年版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8)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9)国家有关行业标

7、准和财务、劳动、卫生、环境等法规。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如下 (1)符合国家和有关部委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定和标准。 (2)为促进奶业发展,建设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苜蓿基地,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3)利用较先进、成熟、可靠的紫花苜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提高苜蓿及其有机原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4)采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形式成为现代化苜蓿生产基地的示范和样板。 (5)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优质牧草及有机原奶产品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较高的就业空间。 (6)带动农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9)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1.项目背景2.市场供

8、求分析及预测 3.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4.项目总体方案设计5.项目组织管理及运行 6.公用设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研究 7.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项目盈利能力、偿贷能力和财务风险分析 9.结论与建议10.相关附件(10)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内容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计算期项目建设期年12项目经营期年20产品方案紫花苜蓿鲜草吨169696紫花苜蓿干草吨1696963建设内容农田道路米42424农田防护林株82590喷灌设施亩260000地力设施亩42424贮草棚平方米424244投资规模投资总额万元40000其中:建设投资万元16000流动资金万元147

9、195资金筹措申请银行贷款万元1281企业自筹万元80006财务指标年销售收入万元9333年总成本费用万元6325年经营成本万元5674年营业利润万元3078总投资收益率%19投资内部收期(净)年4.4财务内部收益率%31净现值(I=10%)万元19426二 项目背景(苏童童)(一) 项目由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升总体经济实力,决定改造低产值土地利用率,进行紫花苜蓿种植,在改善草质的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周边环境改善和提高植被覆盖率,净化空气。少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固定地点,科学处理。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和通过政策平台,及依托当地现有的资源及种植资源,建设大规模紫花苜蓿繁育基

10、地,发挥本规模化产业的优势,已加工为龙头,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条。(1)培育大量优良品种 1955年以前,美国和加拿大仅有33个苜蓿栽培品种,而且半数品种是直接从欧亚和近东地区引进,这些品种的抗寒性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农民只要见到苜蓿存活1年就非常满意,对苜蓿种植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苜蓿育种工作者对苜蓿越冬能力和抗性的改进,苜蓿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种植苜蓿的效益也极大增加,巨大的利润进一步促进了对苜蓿品种的改良。进入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苜蓿品种改良。首先是在l 972年通过组织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再生了苜蓿植株,随后抗病基因的转移、原生质体融合、

11、单倍体育种、人工种子、细胞系抗盐抗旱筛选和高产植株大快繁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育成一批抗病、高产、优质的苜蓿品种。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520多个苜蓿栽培品种经过鉴定获准生产注册,300多户改良苜蓿品种进入市场,这些品种的抗性得到提高,并具有越来越高的产量和越来越好的持久性。(2)建立种子良繁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对苜蓿品种的改良,美国西部苜蓿种子生产与加工开始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苜蓿种子生产严格按照专家种子: 一基础种子一登记种子一审定种子的繁育体系进行,确保了苜蓿品种在世代繁殖过程中所生产种子的基因纯度和一致性。据1 988年报道,美国苜蓿种子田面积达1 72万hm2,每年

12、有大量的苜蓿种子销往亚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阿根廷在内的欧美发达国家,其苜蓿种子生产均已实行良种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通过苜蓿优良品种划区栽培、田间检验、去杂去劣、放养传粉昆虫切叶蜂提高授粉率、收获时使用干燥剂和脱叶剂、利用专用设备清选分级等措施,进行高质量的苜蓿种子生产,为苜蓿生产提供良种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种子出口。(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中央针对全国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先后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包括:土地沙化,荒漠化处理,退耕还林及草地改良等。优良的牧草种子供给是保证

13、改项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面对当前形势,利用本地资源,突出做好项目建设,才能更好地壮大集体经济,因此其对牧草种子的要求也是非常可观,通过近年来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本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现有的产业规划不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区牧草种植土地资源的优势,其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开展本项目的建设。市场前景看好。2. 在畜牧业飞速发展时期,对优对优质紫花苜蓿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紫花苜蓿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三)紫花苜蓿国内为发展前景1.重视苜蓿草田管理 美国西部11个州的苜蓿播种面积占美国的3 1,这些地区的苜蓿大部分需要灌溉其中75得到了灌溉。

14、在加利福尼亚,苜蓿还与一些高价值蔬菜如莴苣、洋葱、番茄和马铃薯进行轮作,栽培管理非常精细。为了提高农民种植苜蓿的管理水平,美国政府资助由州立大学实施多项苜蓿研究与推广计划,向农民提供大量的苜蓿栽培知识并帮助农民决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刈割管理及施肥技术,使苜蓿草田栽培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 我国苜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苜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苜蓿生产发展缓慢,目前苜蓿种植面积仅占人工草地面积的lO,占全国草地面积的O3。建国50多年来,苜蓿并未形成一种产业,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种子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1)优良苜蓿品种短缺 截至2000年12月,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只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 7个,国内育成品种1 7个,国外引进品种和野生栽培种各1个,和美国育成改良型品种多达300多个相比,我国苜蓿品种数量极少,难以满足苜蓿生产多方面要求。(2)种子质量低劣 我国苜蓿种子一直作为草地副产品,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草田留种,人工收种,手工清选,产量低下。农业部牧草种子质量检验站的检验表明,国产苜蓿种子质量合格率仅为40,发芽率低,其他植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