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95801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塘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 王玉萍 执教 王玉萍 时间 年 月 日 学生 课题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4、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5、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时数2课时学 习 过 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学习方法教师知识讲解一、学前准备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崇祯( ) 毳( )衣 雾凇( )沆( )砀( ) 铺毡( ) 喃喃( ) 更( )定 更( )有此人 强( )饮2、了解作者

2、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3、积累写雪的诗句学生课前 完成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

3、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

4、、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

5、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6、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朗读课文,根据注解和自己的理解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余拿一小舟: 上下一白: 2)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3)是日更定: 焉得更有此人:4)、客此: 2、找出文中舟子评价张岱的句子,用一个字来评价呢?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4、张岱痴迷的湖上雪景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词语加以回答。(提示:运用文中的数量词。)5、文中的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提示:回忆天净沙 秋思中的景物描写,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及妙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二)师生探究、合作

7、交流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如果有,请找出来,并略加分析。2、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3、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

8、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惆怅、感伤。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

9、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

10、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三、学习体会1、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交流并选取代表归纳总结四、自我检测1、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学生共同回忆江雪,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背诵课文。学生思考,交流。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测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