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951950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古河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11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古河坝大桥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章古河坝大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康定县境内大渡河上游干流上,地处大渡河上游,距泸定县、康定县城分别约26km、27km,距成都公路里程约360km,是为长河坝水电站淹没移民区安置的一座桥梁。二、观测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章古河坝大桥控制网测量所依据的主要标准或规范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三、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配置计划31测量人员配置俞书佳:助理工程师,懂瑞明:技

2、术员,张跃龙:技术员,范洋吉:技术员。32仪器设备配置1拓普康GPT-3002N全站仪一台,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测角精度:2.0;(2)、测距精度标准差为2mm+2ppm2徕卡TCA2003全站仪一台,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测角精度:0.5;(2)、测距精度标准差为:1mm+1ppm;棱镜组三组;DHM2型机械通风干湿温度表四支;DYM3型空盒气压表四个。仪器情况见附件。四、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控制网测量以监理部提供的控制点:H08、H09、H10为依据。4.1 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4.2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投影面:1440米。4.3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3、的观测方案由于章古河坝没有相应的控制点,章古河坝距黄金坪控制点6KM左右。因此本次控制网测量采用引测的方法获取控制点Z1、Z2的坐标及高程,然后由Z1、Z2等4个点组成一个大地四边形。1控制网引测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黄金坪施工控制网成果:H08、H09、H10为已知点,在进行观测时拟采用H09- H08边做为起算边,H09为起算点,H08- H10做为附合边,加密零时控制点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按一级平高导线进行引测至我部所做的控制点Z1、Z2。其导线布置详图见附件。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采用导线左右角观测方法。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测量

4、规范(SL-97),水平角观测按(附表1)要求测2测回,如有超限测回补测或重测。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 (附表1) 等级仪器标 称精度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两次照准 读数差半测回 归零差一测回中 2C较差同方向值各 测回互差一级234121812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附表2)等级附合或闭合导线总长km测角中 误差 ()测 距 中 误 差 mm全长相对 闭合差方位角 闭合差()测距仪 标称 精度 mmkm测回数边 长水平角天顶距2级2级一级4.0M5.0301:1400010n2往 返 各 222天顶距及距离观测天顶距观测按(附表3)要求执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5、(附表3)等级仪器标称精 度最大视线长度斜距测回数天顶距观测仪器高棱镜高丈量精度mm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测距精度mm/km测角精度()对向观测m隔点设站m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间较差()中丝法三丝法一级2210005002211010160D30L2控制网测量 控制网测量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平面网由4个点组成一个大地四边形。观测采用全圆方向法,按三等网要求,参照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中相关规定执行。由引测获取的控制点Z1、Z2以及新点Z3、Z4点组成大地四边形,以其中Z1、Z2为已知起

6、算点,平差求得平面网内其他点坐标。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要求对向观测。利用Z2的高程为起算数据,采用对向观测的四点之间高差组成闭合路线,进行平差求得其他各点高程。其控制网布置详图见附件。4.4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全站仪观测要求边角网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边长水平角天顶距1级1级三等1.81:150000往返各263注:光电测距仪一测回的定义为照准1次,测距4次。e 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两次照准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2C互差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三等14696注:当两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值超过1.0时,则该两方向之间不进行2C值比较,各方向2C只

7、按同方向、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差值应符合以上规定。测距作业技术要求等级测距限差气象数据一测回读数差测回间较差往返或光段较差温度最小读数气压最小读数Pa测定时间间隔数据取用三等3522(a+bD)0.250每边观测始末取平均值五、本次控制网测量内业资料整理及平差计算经过对外业观测数据的整理过后,进行控制网的严密平差计算,采用经过检定的南方平差易2002进行严密平差求出引测点Z1、Z2的坐标及高程;用“大地控制测量及变形监测处理软件DDM6.0”计算,求出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1 内业资料整理水平距离计算D=SSinZ-(1-K)/(4R)S2Sin(2Z) 或D=SSin(Z-

8、f) f=(1-K)S/(2R) D-测站与镜站平均高程面上的平均距,m; Z-顶距观测值,();S-气象、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 -常数,=206265;f-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天顶距的改正值,();K-大气折光系数,在0.080.14之间或实测确定;R-测区地球曲率半径或取平均曲率半径6369000 ,m;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改正计算 h=(1-K)D2/(2R)h-高差改正值,m; K-大气折光系数,在0.080.14之间或实测确定;R-测区地球曲率半径或取平均曲率半径6369000 ,m;D-测站与镜站平均高程面上的平均距,m; 天顶距归处公式:Zij=Zij(V- V)

9、+(I-I)SinZij/SijZij- 归算到测距时的天顶距,(); I-观测天顶距时的仪器高,m;Zij- 测站点i到照准点j的天面距观测值,();V- 观测天顶距时棱镜高,m; I-观测距离时的仪器高,m;R-测区地球曲率半径或取平均曲率半径6369000 ,m;Sij-距离观测值,m; -常数,=206265; 高差计算公式 h=SCosZ+(1-K)S2/(2R)Sin2Z+I-VS-经改正后的斜距,m; Z-顶距观测值,();h-经气象、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后的高差,m;K-大气折光系数,在0.080.14之间或实测确定;R-测区地球曲率半径或取平均曲率半径6369000 ,m;I-

10、观测距离时的仪器高,m; V-观测距离时的棱镜高,m; 边长投影的计算 D0=D(1-Hm/R) Hm=H-Hr D0-投影后的边长值,m; D-经各项改正后的平距,m;Hm-投影面高程与测距边两端平均高程之差,m;R-测区地球曲率半径或取平均曲率半径6369000 ,m;H- 测距边两端的平均点高程的平均值,m;Hr -测区选定的投影面的高程,m;2 平差计算本次控制网测量采用南方平差易2002以及“大地控制测量及变形监测处理软件DDM6.0”进行平差计算。平差报告见附件(控制网平差报告、平面边角网平差报告、三角高程平差报告)。五结束语 本次控制网测量,我部测量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一切测量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等规范允许下执行。通过平差计算,各项误差符合要求。六、附件1、闭合导线高程平距计算表2、引测控制网平面示意图3、控制网平面示意图4、控制网平差报告5、仪器检定证书6、测量人员资质证件7、原始观测记录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