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将进酒》探究李白“悲”的根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94782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将进酒》探究李白“悲”的根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将进酒》探究李白“悲”的根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将进酒》探究李白“悲”的根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将进酒》探究李白“悲”的根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将进酒》探究李白“悲”的根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新课标为指导,探究李白“愁”因马维友以新课标为指导,笔者重教将进酒,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诵读理解诗句后,从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拓展开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李白“愁”因。先组织学生查阅搜集资料,准备好发言稿;再组织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到全班交流,师生联合点评;最后将发言稿修改成小论文。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收获可观:两班一百多名学生广泛参与,兴趣浓厚;查阅收集资料范围广,互补性强;小组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推荐发言有代表性;交流内容丰富,观点多样化;修改写成小论文,态度认真,质量较高。下面归纳所交流的部分观点,以示探究之获。1、李白之“愁”,源于他儒道侠错综交织的思想矛盾。少年李白聪明好学,自言

2、“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学习内容十分广博,还漫游蜀中名山胜地,广泛结交名士硕儒。从不同渠道、向不同门派学得丰富知识:经史子集,兼收并蓄;儒道兵侠,融会贯通。既向往道家访山川,求自由,傲古今,又崇尚侠士轻钱财,愤世俗,重豪气,更看重儒家济苍生,安社稷,平天下。后来被召封了个“待诏翰林”,最高统治者却将他视为政治花瓶,与他“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内心十分痛苦。伴君如伴虎,为官的环境又与他率性而为的性格相矛盾,他又不屑于巴结权贵,因而处境十分艰难,只能借酒浇愁,

3、最终被逼出京城,失去了实现远大抱负的机会,所以李白痛苦不堪,长“愁”不已。2、李白之“愁”,与他强烈自信和特殊求官方式密切相关。李白聪明自负,不愿走一般文人科举入仕之路,自恃能够轻松走通“终南捷径”,以才扬名,由名士高官推荐,直接入朝为官。因此他25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经巴渝,出三峡,游洞庭,观吴越,后定居湖北安陆。之后又出游荆湘、太原、南阳等地。后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游泰山,并与几位名士隐居徂徕山。十几年中,他遍游名山,求仙访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散尽千金,广交朋友,“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抢抓机

4、遇,干谒权臣,“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与韩荆州书)。吟诗作赋以显不世之才,播声扬名不遗余力,以求上达天听。他多管齐下,皆有所获。吟诗倾动朝野,行侠名动京师,访道终得回报:先由吴筠推荐,后得贺之章和玉真公主引荐,使之“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为宋中丞自荐表)。捷径畅通,大功告成,怎能不高喊“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呢?然而,大喜过望的李白来到玄宗身边,遭遇的却是权贵们的排挤,被逼出了京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就越痛苦,所以说李白之“愁”跟他强烈自信和与众不同的求官方式密切相关。3、李白之“愁”来自丢官,招祸原因是其狂傲的性格。天宝元年

5、(742),李白奉诏入京为官,他便以为壮志将酬,得意非凡。“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争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于是“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秋夜独坐怀故山)大大列列地作赋上疏劝谏玄宗,要勤政,要节俭,要居安思危。可是他哪知此时的玄宗早就不是开元盛世的明君,命他待诏翰林,只不过要他歌功颂德、侍宴助兴罢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李白的狂傲为他留下了祸根。他不谙官道,短于逢迎。而此时的玄宗,用奸宠妃,荒淫昏聩;李白却一味旁若无人,傲视群臣。奸佞权贵们

6、,一见玄宗对李白冷淡,便群起毁谤。李白处境尴尬,不得不于天宝三载(744)自请还山。玄宗礼节性地赐金放还,为他离京留了一点可笑的体面。此后的李白虽然仍然狂傲,却再也没有仗剑壮游时的潇洒与自信了,只能以酒浇“愁”,结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4、官本位思想毒害了李白,陷入作官才有人生价值的泥潭。“赐金放还”后,他悲愤地漫游了东鲁、梁园、洛阳、兖州、吴越、幽燕等地,留下了大量情感复杂的诗篇。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深恶官场,悲叹命运,不改狂傲,展现的是豪情万丈、风流潇洒的李白。“沉吟

7、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梁园吟)他悲愤欲绝,寄情山水,借酒浇愁,展现的是愤世嫉俗、痛苦难释的李白。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还幻想有朝一日,玄宗会突然想起他来,再召他去作官。可是,屡屡苦盼,屡屡失望。渴求作官的恶梦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使他深陷希望到失望到绝望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纵观李白一生,他的许多“愁”来源于浓厚的官本位思想:豪侠秉性难容于官场,长欲为官却被迫游荡!5、惯常漂泊的李白,思念家人和怀念朋友使他长“愁”。李白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与家人离多聚少,思念家乡,怀恋妻儿之“愁”自在情理之中。静夜思千古传诵,引起无数游子共鸣。

8、“我家寄居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送肖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表达思家之愁。“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飚乱白雪”(久别离)“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秋浦寄内)对妻子思念更见深情,愁白了青丝。他晚年被系狱中,写出了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而难齐。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爱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依恋父母,盼望兄弟,愁思爱子,想念老妻,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李白广交友,重友情,分别之苦及别后之思成为重要“愁”因。他对杜甫的深情牵挂已成千古佳话;得知王昌龄被贬,他写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托明月遥寄愁心。日本友人晁衡归国

9、途中船遇飓风,下落不明,他以为遇难,写出“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为异国朋友而痛哭。李白要实现人生志向,不得不别亲离家;李白豪爽任侠,交友众多。而他所处的时代并不太平,加之信息阻隔,交通不便,思念家人、怀念朋友自然成了他所“愁”之因。6、担忧国家命运,同情人民苦难,更是李白“愁”因。在一般人心目中,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主旋律,抒写内心才是李白诗歌的主打歌,其实李白也忧国爱民。他关注国家命运,安史之乱尚未发生,他就忧虑唐王朝繁荣的表面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京城为官时,“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灞陵行送别),对玄宗沉湎酒色荒废国政忧虑不已。天宝十一年(752),诗人漫游

10、燕赵,登台观兵,“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安禄山盘踞燕赵,对朝廷构成威胁,诗句中透露出这种隐忧。“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诗人晚年为国而“愁”形象概括。李白忧民的诗很多,同情妇女的诗就不胜枚举。如描写思妇“谁能揽镜看愁发”(捣衣篇)、“月明如素愁不眠”(长相思)、“苍茫愁边色”(学古思边)的痛苦,诗人为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苦难而“愁”。“谁知嫁商贾,令人愁却苦”(江夏行),为商业的繁荣却给商妇带来痛苦而“愁”。“别作深宫一段愁”、“桂殿长愁不记春”(长门怨),为宫女悲惨命运而“愁”。把这些诗与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

11、媪家对读,更能理解李白对人民深切同情,更能体味诗人“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忆旧书怀赠韦太守良宰)的悲愤。7、“愁”自己当不上重臣卿相,却造就了伟大诗人。晚年的李白身陷囹圄,差点儿丢了老命,还是想作官。此番厄运多少可以证明,李白对政治形势到老也没看透。他果真“怀经济之才”(为宋中丞自荐表)吗?在玄宗身边,除了草就几篇无关痛痒的诏书,就是写了些歌功颂德的诗歌,还喝光了一坛坛美酒。没施展政治才华,藉此可以批判封建统治者糟践人才的罪恶。若作逆向沉思,为相作宰后的李白,说不定并不似长孙无忌或房玄龄等人那样,成为治世之能臣,却不过是个庸臣俗相,在为数众多高官一样,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李白假如仕途得意,在青史上能否留名,能否留下美名,皆无法推知。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处在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矛盾之中的李白,鄙视官场,愤懑不平,借酒浇愁难销其愁,寄情山水难忘其忧。将这些强烈而复杂的感情,以丰富多彩的浪漫手法,写成一首首精美诗篇,实实在在地成就了一位伟大诗人,在青史上永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名,绝不逊色于中华历史上任何一位能臣名相。李白之“愁”,愁出了辉煌,愁出了伟大!虽然这些看法有的比较肤浅,有的比较偏激,有的论据不足,有的逻辑性不强,但它们毕竟是学生探究所得,从研究中获取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享受到了求知的乐趣,学习和锻炼了探究方法。多花点时间,值!(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