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94425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范本 活动目标: 1、能按8以内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稳固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运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推断8以内的数量。 3、能较认真地进展操作,留意保持幼儿用书画面的干净。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展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幼儿熟悉了数字8,有目测接数的阅历。 2、物质预备: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教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扮演小蝌蚪游进教室,并依据歌词内容表演。 二、看数字找蝌蚪。 1、教师:青蛙妈妈遇到了一件难过的事情,它找不

2、到自己的宝宝了,你们情愿帮忙它们吗? 2、教师:你知道每只青蛙妈妈生了几个宝宝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青蛙身上的数字说出它生了几个宝宝。 3、教师:河里游来了一群一群的蝌蚪宝宝,这群蝌蚪宝宝要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呢?先看哪边?有几个?再接着数4、教师:这些蝌蚪宝宝分别是哪位青蛙妈妈的孩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鼓舞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说出每群蝌蚪的数量,然后再将蝌蚪的数量和青蛙身上的数字进展匹配,帮忙青蛙找到蝌蚪宝宝。 三、操作活动。 数一数、连一连。观看画面青蛙身上的数字,认一认是数字几,再用目册接数的方法推断画面上有几个小蝌蚪,最终用连线的方法帮蝌蚪找妈妈。 四、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

3、叙述自己的操作活动,教师展现个别幼儿的操作状况,对画面干净的幼儿赐予表扬和鼓舞。 活动反思: 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特别熟识,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形状、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解了青蛙的诞生和生长过程中,培育了幼儿的观看力及语言表达力量;由于幼儿特殊喜爱动手操作,我把欢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更符合幼儿特点,使幼儿在欢乐中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外形给物体进展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乐于叙述自己的发觉给小朋友听。 活动预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

4、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看碗宝宝嘴巴的外形。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得意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碗宝宝,发觉碗宝宝嘴巴的外形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外形分图形片。 1、观看“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教师这里有很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外形的?(幼儿观看

5、、发觉“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当吃什么外形的“饼干”呢?(幼儿依据碗宝宝的嘴巴外形,喂一样外形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_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依据碗宝宝的嘴巴外形,喂其吃一样外形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外形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觉: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_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到处有

6、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觉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育了孩子乐观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方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晰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其次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

7、数学活动中已经屡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特别熟识。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嬉戏,孩子通过玩嬉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展观看、数数、记录,比比谁的视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奇妙和好玩,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长。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欢乐,从中也增加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念。 在最终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觉了新的问题如:教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索。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连续去探究发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8、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想、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规律推理力量。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好玩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头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P113例1,依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9、(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依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

10、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便利?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纳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学问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稳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索题” 五、总结梳理 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a.我很棒,胜利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现台:(把你共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1、1、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挨次,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仔细审题,标准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把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预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置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进展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

12、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置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挨次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挨次。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挨次,教师用框线图表示挨次。 (2)集体校对,说明留意点。 2、教学例1。 (1)把预备题 中的144改写成364的

13、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预备题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拟例2与预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挨次。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相互沟通,并独立进展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舞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稳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当算x。 (3)100(80+48024)8其次步应当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终一步应当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仔细对4个小题进展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缘由并订正。总结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