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94130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六)中国的古代艺术(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下能力提升(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解析:选D据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可知是隶书,而非小篆,故A项错误;B项是草书,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行书,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相符,故D项正确。2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

2、,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 D雅俗共赏解析:选B气粗字险强调人的情绪和字之间的关系,与张旭的书法无关,故A项错误;逸势奇状可以看出是草书,符合张旭的书法特点,故B项正确;气郁字敛体现的是楷书的风格,故C项错误;雅俗共赏是行书的风格,故D项错误。3中国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下列选项按同一标准划分正确的是()A文人画山水画宫廷画B工笔画写意画文人画C山水画文人画人物画D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解析:选DA项山水画属于绘画内容分类,与其他两类划分标准不一,故A项错误;文人画从作者角度划分,与其他两类划分标准不一,故B项错误;据以上分析,故C项错误;D

3、项全部是按照绘画内容进行划分的,故D项正确。4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解析:选C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重在将人的主观情感和自然情景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项错误。5近代绘画大师陈衡恪形容中国古代某一画派“不但把意思趣味放在画里,而且把书法也放进去”。这一画派()A属于市民文化B对研究当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C属于

4、山水画派D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解析:选D材料描述书画结合,体现的是文人画,故A项错误;文人画与地方风土人情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山水画派主要关注自然风景,故C项错误;文人画能够体现画家的多重文化素质,故D项正确。6. 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型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舞()继承了前代乐舞的传统吸收了西域的乐舞特点结构严谨,形式华丽工整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A BC D解析:选A唐朝时期的宫廷舞蹈除了具备我国古代宫廷舞蹈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唐朝特定时期的个性特点,皆正确。属于我国古代民间舞蹈的特点之一,排除。7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

5、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解析:选D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其创作者,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了内容取自生活,但无法说明古代诗书的平民化,故C项错误;“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可见其内容大多源于生活,故D项正确。8.如图为电影梅兰芳的剧照,影片中的主人公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大师。 他所代表的剧种最早形成于()A乾隆年间B道光年间 C同治年间 D光绪年间解析:选B梅兰芳

6、所代表的剧种是京剧。京剧是在道光年间,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同时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的剧种;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

7、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

8、封不动地加以保存。(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材料四的两种观点是否合适?你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以后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原因。第(1)问,注意归纳两则材料的要点。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徽汉合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第(3)问,首先对材料四的观点加以评判,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