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930978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阳学校 九 年级 化学 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 55号)课题: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编人:史明霞 审核人: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2)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研究化学的一种方法对比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感情调节】1、 日常生活中,

2、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在相同条件下,面粉 溶解在水中,而食盐、蔗糖 溶解在水中;【自学】自学内容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自学方法:阅读书本P16-1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及表格内容。1、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 )溶解在 ( )中的能力。【活动与探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活动:阅读“小明的发现”做出猜想。提出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溶质(1g)食盐氢氧化钙溶剂(5mL)水水溶解情况结论: 。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质食用油食用油溶剂水汽油溶解情况结论: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

3、溶质/溶剂3g硝酸钾/5mL水3g硝酸钾/5mL水温度室温加热溶解情况结论: 。得出结论: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 外因2、气体的溶解性,除了受溶质、溶剂性质影响外,还和 有关: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 而减弱,随 的增大而增强。【活动与探究2】自学内容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根据刚才的实验并阅读课本P18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KNO3的量 。2.用水量越多,溶解的KNO3 。3.温度升高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KNO3 。(多数物质与之相同)小结:在 下、 里,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

4、液。【活动与探究3】 自学内容三、【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的实质是 。小结:当温度或溶剂的量等条件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具有确定的意义。智者加速: 反思提升: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2、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吗?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同种溶质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浓(用 “一定” 、“不一定”填空)。挑战自我,证明自己当堂练习: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

5、事实:(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 、 _三个因素有关。2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3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倒出溶剂D.加入溶质420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 g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 )A增加5 g B为25 g C为20 g D无法确定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6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智者加速:1、现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采用哪些方法能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又分别如何变化?方法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