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929571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病以卫表症状最突出。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高达3940度,全身酸痛,退热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显著,且可以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痢疾: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病。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相同点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症状都有大便次数增多。痢疾:大便次

2、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便而不爽、难下。痢疾病位在肠。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泻而不爽,甚者滑脱不禁,而无赤白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泄泻病位在脾胃。两者可互相转化,先滞后利者易治,先利后滞者难治。痢疾的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治疗痢疾之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疫毒痢与休息痢的特点:疫毒痢: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至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蒙,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或微细。(白头翁汤合

3、芍药汤)休息痢:初痢、暴痢后长期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大便有赤白粘冻,舌淡苔腻,脉濡或虚数(连理汤)咳嗽辩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证。分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咳嗽气急,痰稀色白,鼻塞清涕、头痛、肢体酸,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麻、荆、杏、菀、白前、百部、陈皮、梗)风热犯肺:咳声频剧,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黄,伴黄涕,口渴,头痛恶寒发热表证 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4、(桑、菊、荷、杏、梗、草、翘、芦根)、风燥伤肺:喉痒干咳,咽喉痛,唇鼻干燥,无痰或少,不易咯出,或痰带血丝,口干,舌红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桑、豆、杏、贝、沙参、梨皮、栀)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咳声重,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粘腻稠成块,色白带灰,痰出咳缓。常伴体倦,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芥子、苏子、莱菔子) 痰热郁肺:咳嗽气促,或喉中痰声,痰多粘厚或稠黄,吐不爽或热腥味或血痰,胸胁胀满,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芩

5、、栀、知、桑皮、苓、贝、蒌、梗、陈、草、麦冬) 肝火犯肺:气逆咳,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难咯,胸胁痛,咳引痛。舌红或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黛、蛤、芩、桑皮、地皮、梗米、草)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促,或痰血丝,低热,午后鹳红,盗汉,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参、麦、玉、花粉、扁豆、桑、草)哮病: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至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体虚病后鉴别诊断:1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喉中有

6、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为呼吸气促困难 ,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2、支饮也有痰鸣气喘,但多为慢性咳嗽经久不愈发展,病势时重时轻,发作与间歇不清,咳喘重而哮轻。哮病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哮重而咳轻。哮病的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是首要原则,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分证论治:1、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麻、辛、夏、姜、菀、冬、草、枣、五味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杏、桑、芩、苏、冬、夏、3、肺虚 不肺固卫 (玉屏风散-芪、术、风、姜、桂、芍、枣)4、脾虚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参苓术草陈夏)5、肾虚 补肾摄纳 (肾气丸或都

7、气丸)喘证:指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鉴别:气短与喘证同为呼吸异常,但喘证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气短为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可平卧。分证论治:1、风寒闭肺 散寒宣肺 (麻黄汤) 2、痰热遏肺 清泄痰热 (桑白皮汤) 3痰浊阻肺 化痰降逆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4水凌心肺 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5肝气乘肺 开郁降气 (五磨饮子) 6肺气虚 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7。肾气虚 补肾纳气 (金匮纳气丸

8、合参蛤散) 8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合黑锡丹)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邮箱悸浮肿等症。1哮喘 是一种子选手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病,迅速缓解,且以夜间发作多见,其证候特点与肺胀的咳上气有显著的不同。2喘证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原菌的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治疗的重点。而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喘咳嗽上气,公是肺胀的一个症状。分证论证1,外寒内饮 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小青龙

9、汤)2痰热郁肺 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 3痰瘀阻肺 涤痰祛痰,泻肺平喘 (葶苈在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4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5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湍 (祉虚汤合参蛤散) 6阳虚水泛 温阳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特征: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病因:本病由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分证论治 1。初期 清肺散邪 (银翘散) 2

10、成痈期 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 排脓解毒 (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 益气养阴清热 (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病因:体质虚弱 饮食劳倦 七情所伤 感受外邪 药物中毒胸痹心痛:由于正气亏虚,痰浊、淤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擅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病因:年老体虚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寒邪内侵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体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夕发旦死或旦

11、发夕死,相当急性心肌梗塞多为真心痛。鉴别:胃痛 疼痛部位在上腹部,局部有压痛,以胀痛为主,持续时间长。合并纳呆、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心肌梗死初期有时表现为胃痛。分证论治: 寒凝心脉:心痛如绞,手足不温,心悸气短,遇寒发病或加重。 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当归四逆汤(桂、辛、归、芍、通草、枣) 气滞心胸:心胸隐痛,痛无定处,遇情志不畅发病或加重, 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柴胡疏肝汤(四逆散+香附、川穹、陈皮) 痰浊闭阻:痰多气短,遇阴雨天发病或加重,伴倦怠乏力。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合=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淤血痹阻: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心痛彻背 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12、方:血腑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桃红归穹芍地+四逆散:柴芍枳草+牛膝、桔梗)心阴亏虚损:心胸或灼痛或闷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天王补心丹(地、玄、天、麦、参、苓、柏、酸、五味、远、丹、归、桔、朱)心阳不振: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四肢欠温 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眩晕病因:肝阳上亢 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 痰湿中阻 鉴别: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以上症状。分证论治:风阳上扰:眩晕耳鸣,遇劳、怒加重,肢麻,失眠多梦,腰膝酸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天麻勾藤汤(天、勾、石决明、芩栀膝杜寄生、茯)肝肾阴虚:眩晕久发,视力退,目涩,腰膝酸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方:左归丸(地、萸、山、拘、菟、鹿霜膝、龟板、)痰浊上蒙: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风: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气、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病因:积损正衰 劳倦内伤 脾失健运痰浊内伤 五志所伤清志过极病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病性:本虚标实 上盛下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