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师幼共成长.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92621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师幼共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师幼共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师幼共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师幼共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幼儿发展为本推动师幼共成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幼儿发展为本 推动师幼共成长(1)摘要:促进幼儿的发展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幼儿发展为本是现代幼儿教育必须确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它也是贯穿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各部分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我园一直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重视幼儿生成的活动,强调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经验,强调幼儿用他擅长的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表达与表现他的认识与理解。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得出一些体会。关键词:幼儿为本师幼成长一、改变研究指向,尊重个体发展1、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孩子善于捕捉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引导线。以幼儿为主体

2、,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进行互动学习。但过去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是研究社区资源,即研究准备使用什么资源?如何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信息分在每一周每一天教给孩子?这些全是老师预先制定、事先设想。而对于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反应、问题全凭教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加以假设。这样导致教师既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也使孩子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孩子是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这就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

3、,我们根据班级孩子的不同需要、兴趣,师生共同构建了“春天的田野”、“我要上小学”等各类主题。并为幼儿提供了一块主题墙,布置了一个大背景,让幼儿通过绘画、制作、口述记录等方式自己丰富墙饰,从而给了幼儿相互展示、讨论、交流的地方,孩子们都积极投入其中,每天关注主题墙,并在家收集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共同分享、交流。我们平时重视对幼儿的关注,把幼儿童真的言行视为内心情感的,因而会发现他们许多探究的兴趣点,案例:教师在幼儿园里听见孩子们问蚯蚓有眼睛吗?或者围住动物角在议论动物的脚,或者看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蹲在花坛边看蚂蚁。根据孩子的兴趣,年段即兴开展了以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脚”

4、“会飞的虫和会爬的虫”等探究活动。2、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重视素质提高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我认为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需要将来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的社会要向前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开拓精神,勇于创新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显然不能单纯的通过传授知识来实现。因此课题研究中就提出应该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孩子学会学习,把带不走的书包编成带得走的能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案例:“交通工具”主题-“汽车展览会”,我们充分考虑到让孩子自己探索、创造,特别设置了一个小制作区域,孩子们在此自由选择

5、材料,用各种纸盒、圆盘、泡膜制作汽车,又用彩纸、毛线等材料来装饰。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亦乐乎,做出了许多汽车:有的用酒盒做了大卡车,有的用牙膏盒做出了中巴车。形状更是各式各样,有长方形、有正方形、有的车顶是拱形的大家在这里不断探索、尝试、创新,还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进一步的探索。3、从硬性计划转向弹性计划强调生成内容在以前的研究中一直是教师预先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的程序和内容进行操作,计划成为一种“定式”。由此出现了两种矛盾:一是教师预设的计划和幼儿需要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师预设的计划与幼儿生成内容之间的矛盾。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为幼儿

6、发展服务的。教师心中既要有计划,更要有幼儿。因此我们改变了这种做法:一是有弹性地安排一日活动的内容,即一日活动中除让幼儿有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的时空外,其他时间安排比较自由,便于教师及时进行调整;二是在预设活动中留出给幼儿生成内容的空间;三是教师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现状调整活动方式或内容。二、创设教育环境,满足成长需要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发展的,我园依据纲要精神,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行动上来,努力将教育与环境相融合,使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完善儿童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1.创设以体

7、验与感受为主的主题环境。儿童处于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的学习必须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具体的多感官参与来进行,只有提供让幼儿动手、动身、动口、动脑的机会,才能促进幼儿有效的学习。体验感受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能使幼儿的认知经验情感得到升华,它引领孩子从物境情境意境感悟。我园充分利用空间、地面,创设了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主题环境。案例:中班“弯弯绕绕”的主题活动从引领孩子进入生活中弯弯绕绕的世界开始,让孩子面对各种弯绕物体,饶有兴趣地发掘和体验与之有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法去创造一片弯绕的天地,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首先在活动

8、室里摆放蚊香、弹簧、弯绕玩具、玩具蛇、立交桥模型,让孩子在看看、动动、说说的过程中,增加感性知识,空中挂着铅丝绕成的大弹簧,弹簧上挂满了家长与孩子一起用电线、铅丝制作的各种弯绕玩具。墙上展示了孩子用毛线、线条绕成的蜗牛、小树、妈妈的卷头发。展示台上展示了幼儿用彩泥捏成的形态各异的“曲里拐弯“的蛇。自然角种植了牵牛花、丝瓜藤、长豆等。孩子们通过观察藤类植物的弯绕曲向,感受到了什么是弯弯绕绕,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曲线美以及弯弯绕绕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种以体验、感受为主创设的主题环境,融科学、艺术、地方文化于游戏之中,真正使孩子的自然天性得以展现,获得的体验,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观察、分析探索能

9、力,发展了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这种将教育内容物化为幼儿可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并引导孩子在对环境材料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逐渐从“学会”到“会学”。2、创设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区域环境。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性格、气质、社会文化背景、经验的各种差异,这就必然导致了孩子的兴趣与需要的不同,为了顺应和促进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可操作的材料。针对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设置区域,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独立或者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区域,这既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又使教师获得了实施个别教育的机会,促进幼儿成为独立的个体。我园将活动室的空间分成日常生活区、感觉

10、教育区、科学探索区、艺术表现区。在体现家乡特色、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的“人家乡生活”的主题中,我园就创设了这样一些区域:操作区“陶吧”,孩子们用紫砂泥捏出了形态各异且富有个性的茶壶,他们用牙签精心雕琢,并刻上自己的名字。还充分利用活动室门口创设了生活区“茶吧”,收集了各地的茶叶,各种紫砂茶具,。音乐区用家长、孩子、老师一起收集的竹筷、竹筒、响板做成打击乐器。美工区用笋壳、竹叶等拼贴美丽的图案,进行美术造型,并且用绘画、图案装饰制作装订成一本本精美的“家乡物产册”。幼儿在开放性、趣味性的区域活动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自主而大胆地进行着探索。另一方面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置区域并投放

11、活动材料。如小班扣纽扣、绕毛线。中班棋类、数学操作盒。大班科探材料(电珠发光、弹性、各种镜子)自由、开放、丰富的区域环境,使孩子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活动中提高了合作学习、互相分享的能力。3、创设关注生命成长的生活环境。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园与幼儿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是小班幼儿的生活性更强。而幼儿在园的生活都是幼儿得到身体发展、养成各种习惯、形成态度、情感和社会性的机会。在幼儿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意义。案例:小班孩子年龄小,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在园生活情况,老师们就在活动室门上设置了饮食、服药、喝水、排便等方面的

12、生活版面,创设了“我今天饭吃得真香!”、“今天我吃药了。”、并在上面附上一层透明的开口小袋,为每个孩子制作三张有自己姓名的娃娃卡片,每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吃饭、服药、情况,将卡片插入自己相应的袋口中,使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一目了然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为了提醒孩子每天随时饮水,掌握孩子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教师们就在茶杯箱边设计了喝水统计区,投放了学号卡片和茶杯卡,请孩子们根据自己饮水的情况插入相应的小水杯卡片,以及设计情绪卡,根据孩子们自己每天不同的精神状况插小卡片。这样可以时时提醒教师去关注每个幼儿的精神、身体状况,并且及时把这些生活记载到相应的一周统计表内。这样做既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又促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从心灵开始,建构了强大优质的支持系统。由于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不断互动,使我园教育环境不断实现人本化、操作化等鲜亮特色,幼儿在园的生活、游戏、学习形成了一个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优效整体。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使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学会了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同时也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己地位和价值,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