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925151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在哈市农村贫困教师培训会上的交流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舍利中心小学赵春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当我知道要在这次农村教师培训中与各位进行交流时,我是既感到受宠若惊,又觉得束手无策。为什么说受宠若惊呢?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能够在这样一种场合中作经验交流,我感到万分的荣幸。说束手无策,是因为尽管课也上了,成绩也不错,也得到教研员的好评了,但让我说出点什么的时候真感到不知从何说起。尤其是这样一种场合,所以一会儿我在交流的时候,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但是接到通知的同时,骨子里也有一份信心在萌动,因为我得益于团队教研,感动于团队教研,收获于团队教研。

2、我和我的学生在团队教研中都是受益者,我们都成长了。今天前来参加培训的大都来自农村,也参加过很多这样那样的培训,但回到学校我们又将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课程本身的问题。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一名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兴学科,它的前身是思想品德和社会。但又与它们截然不同,以往的思想品德大都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辨别是非,谈观点,谈感受,最后可能老师给个标准答案。社会呢,则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目标。品德与社会是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激发情感。然而它又不像语文、数学一样相对的公开课、引领课多一些,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教学思路来引领,整个还在摸索

3、的过程中。然后是学校的问题。 我们都来自农村,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的老师,要么是班主任教语文、教数学、带着品德。要么就是一名教师手拿六本品德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上完这节上那节,这种情况大都是一位年级比较大的教师,当然年龄大的就不负责任吗?就教不好吗?并不是这个意思,随之而来的就是集体备课要么孤单一人,无人问津。要么就总是排在数学语文外语科学之后,倍受冷落。品德与社会成了大家眼中的“小科”“副科”。加之相配备的资源又少,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还相对好一些,以前使用的北师大版的资源更少。有的学校甚至连最起码的教学参考都没有,相互研究的伙伴就更别提了。其次是老师的问题。我已经参加工作6年了,当了6年的

4、班主任,一直都教数学、语文,带着品德与社会。尽管我也能按部就班地上课,但也有悄悄上练习课的时候。在重视上出了问题。另外还有学生的问题。品德与社会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调查。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可是再看我我们的家长忙着农活,忙着养家糊口,甚至把孩子丢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连主科都没有时间辅导。即使有关心的也只是关心数学、语文、外语三科,有的家长竟在孩子面前说:考大学也不考,考成什么样能有啥用。我们看见有花钱补数语外的有谁补品德的。品德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科”“副科”。以上的这些问题错综到一起,想让它健康茁壮的成长,那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就是在这样一种

5、情况下,我们乡评选学科带头人,我当选为本学科的带头人,当时我就想既然当了,就得干点什么,于是我开始了对本学科的研究,真是“不研不知道,一究吓一跳”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学科呀!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调、分析、筛选能力的学科,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熏陶、感染的学科,更是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呀。于是我决定要认真地来对待它,可说来容易作来难。我也认真地上网找资料,课标也认认真真地读过很多遍,希望从里面找到“蛛丝马迹”但总感觉里课标很远很远,对于这个学科到底采用一种怎样的模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心里觉得没有底。07年开学初,区教研员段老师对课标的精辟讲解为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透彻的分析,拉进

6、了我们和课标的距离。更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教研团队的建立。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与组织,有同年组教师在一起共同交流,研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使我和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匪浅。给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这次的结果,而是整个活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一次资源共享的过程。首先是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不可否认,尽管国家教育部门都在努力地拉进城乡之间的差距,比如说今天为咱们创设的这样一种培训。农村教师也在创设自己的风格,但在某些方面,比如说我吧,在讲课的经验,媒体的运用,生成的把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咱们不行,咱们学呗,咱们已经赶上好时候了,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网也通了、远程资源

7、也开了、电视电脑也给了、育龙资源也共享了,咱们就怕不给学的机会。就是这次团队的组建更给了切实的学的机会。我就像一棵清晨的小草,带着泥土的气息,拼命的吮吸着晨露一样,从每一位老师身上学习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更让我领略到了骨干教师那严谨的教学态度,欣赏到了他们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的深入理解。其次是教学理念思路的资源共享“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一位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理解和处理都有所不同,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是狭窄的,具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有限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组研讨时,我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见解,起初,我不敢说,心想;既不是骨干又不是城里老师,年纪轻轻的像

8、个小孩子,谁会听你说呢,干脆还是学吧。可是队员们对我的鼓励,对我的一视同仁,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尤其是组长总是关心在前,我也摆脱了很多的顾虑,全心融入到了团队之中,总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觉。更可贵的是我们更注重互相倾听与交流;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看法强加于另一种看法之上,而是以求团队所有人的知识、经验、智慧的共享,例如在设计通信调查表的时候原打算用书上的例表,但大家都觉得“15年前”和“15年后”从时间概念上离学生距离较远,搜集的内容也比较笼统。后来经过大家协商把表格细化,把时间改为“爸爸妈妈小时侯”和“现在”,并把调查的内容改为工具、费用、时间、功能等

9、多个方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单从这一个方面可能大家都已经感受到我们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和重视程度。最后把我们的想法进行了综合,形成了我们的教学设计,在交流中我感到对教材的理解更透彻了,对重难点的把握更准确了,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更全面了,我也由衷地感到,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这名年青的农村老师正在与组员一同成长.更可贵的是我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成长了许多。一圈试讲以后,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农村的孩子质朴纯真却有他们的可爱,但从表达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筛选归纳能力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就分析咱们的学生笨吗?不是的,就是因为我们“肚子空空”因为我们“没有工具”所以一定从源头抓,于是我跟学校建议每天开放图书

10、馆和微机室,带着学生一同搜集资料。采取了跟踪式的课前准备。学生们学会了百度搜索、学会了复制粘贴,学会了下载、学会了收发邮件。结果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有话可讲,有话可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经过一学期的锻炼,我把共同研讨的课在乡做了展示课,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又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上了一节整合课获得了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另外是专家与教者资源的共享在整个活动中,区教研员段老师指导我们研讨时也从未有过雷霆暴雨般的指责,也从不给我们高高在上的压力,总是很婉转、很温和的用商量的语气。对我们悉心指导,或是提以建议性的设计环节,给与指导性的参考意见,结合我们的教学进行严谨细致的剖析指

11、引,让我们能够在丰富理论的同时,也可以将理论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俨然成了我们的朋友。哈市的展示课上,鲍老师文思缜密的解疑,热情恰切的评课让我一睹了专家的风采,专家就是这样做的,课就是这样上的.教学的理念牢记于心,让学生贴近社会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我们这次的团队教研结束了,我收获了很多,精神上我领略了专家与骨干的楷模之魂,业务上我提升了自己的理念和水平,情感上我拥有了友谊和关爱。收获最大的莫过于找到了今后工作中的合作者我的伙伴。歌已了,曲依然萦绕心头,我们在一起拍下了活动的照片,在网上交流自己的设计,展示自己的复习试卷,上传相关的教学照片。把段老师当成了我们资源共享的广阔空间,更恰切地说是“品德与社会的家”。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团队教研,所以我也要向乡教研员提议建议,以乡各村小为单位成立团队教研,让这种好的模式如同桂子花开一样,香飘十里。与邻校教师互道有无,各村小的老师也会在交流中绽放笑容,在团队中有所收获,相信到那时,他们一定高兴地说:“我们不再是孤独路上的求索者,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