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920861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初中能力分班问题08历史 李小红 摘要:初中按能力分班现象屡禁不止,分班的目的是提高升学率,标准是学生考试成绩;按能力分班对学生、教师及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能力分班现象是应试教育和学校追逐利益的结果,弊多利少。 关键词:初中;能力分班;教育近年来,分班现象在全国各地的中学都能看到,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的“分班”是指,按学生的学习程度编班,将考试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入同一个班级中,使得学生与所在班级的成绩水平基本上是同质的一种班级编制方式。 艾慧、宋维妮: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反思高中阶段按能力分班,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7期。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

2、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育部不准办“重点班”,有的学校就改头换面称之为“实验班”、“特长班”、“火箭班”等。对于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是因材施教,大加赞扬,另一些则认为,这是一种变相歧视、不平等的教育现象。关于这个问题,本文拟从分班的目的和标准、影响等方面来加以分析。一、 分班的目的及标准很多学校都将“因材施教”作为分班的目的。其根据是学生有认知的差异,每个班都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在混合编班的情况下,教学只能以中等生为依据,结果导致优等

3、生“吃不饱”,差生“吃不进”,快慢班的区分有利于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实,“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由春秋晚期著名教育家孔子首倡,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分班现象注意到了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进行差别教学,似乎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细细看来,并非如此。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往往为重点班配备最好的老师、最优越的教学设施,并于普通班不一样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和备

4、考,对于普通班特别是差班,在很多学校里,虽然明着不说放弃,实际上是被忽略的,只要不出事、安全毕业就行。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学率。实行能力分班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因为在现阶段应试教育压力下,升学率是评判一所学校优劣的主要标准,很多教育部门及家长都是依此来确定学校的排名。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既然要“分班”,那就要有一个标准,而且它应当具有公正性和公平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分班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根据学生一次考试成绩来确定其能力,进而决定是进快班还是慢班,其合理性、公正性令人质疑。“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

5、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选择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筛选教育。” 肖前玲、金绍荣:教育平等视野下的初中等级分班制,教育改革2006年1期。考试成绩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其综合能力,又怎么能作为区分学生发展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呢?学校单以分数论高低,以成绩来划分等级,对学生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二、 能力分班的影响首先,能力分班违背了基础教育的目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能力分班片面地强调“智”,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违背了基础教育的目的。这也容易对学生的人生观

6、及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认为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其次,能力分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更成熟、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由“差”变“优”是完全可能的。但为了升学率,依据考试成绩进行能力分班,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对于进入差班的学生而言,在经过了漫长的暑假之后,本来对初中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但得知自己被分到了差班之后,在家庭和学校中都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就像被贴上标签的“次品”,自卑感油然而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的评价一下子大打折扣。即使有些同学想要努力拼一下,但由于受环境的干扰,最后很多同学也放弃了,干脆

7、“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既然学校把我们当“次等公民”,我们也不会让学校安宁,顶撞老师、破坏公物、违规违纪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进入快班的学生而言,他们无形中有一种集体优越感,自我认可度较高,自认为高人一等,对差班的学生有一种歧视和不屑一顾的感觉,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不利,认为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不尊重他人。同时,快班的学生压力也很大,为了保证自己不被调出去,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很少于周围的同学交流和进行文体活动,使本身具有音乐体育天赋的学生,爱好统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这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性格的培养和身体的健康成长。另外,由于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上更

8、倾向于快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不平衡,使得优者更优,差者更差。总之,能力分班是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第三,对教师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分了重点班,一般都会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任教,而负责非重点班大多是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刚进入教学岗位不久,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很想做出一番成就。但由于所带班级学生大多对学习怀有抵触情绪,有些学生有意影响课堂秩序,且基础较差,这使得教师慢慢疲倦了,对学生也不抱多大希望了,在思想上缺乏进取心,甚至产生“厌教”心理。长此以往,荒废了一批本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教师,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能力分班把学生划

9、分为不同等级,也影响了对教师等级的划分,这使得教授差班的老师自尊心和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同时也不利于教师间的关系。另外,能力分班也影响了社会风气。在很多家长眼中,进入重点高中意味着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更高,进入重点初中意味着半只脚踏进重点高中的校门。所以,很多家长从初中开始便为子女“铺路”,一些社会关系良好或经济能力好的家长可以凭“关系”或“金钱”把子女安插进重点班,而一些家里没有门路、成绩好的学生就会被挤出重点班的行列。这就滋生了腐败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同时也在许多孩子心中留下了阴影,产生对社会不信任情绪。三、 能力分班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力分班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文革后国家

10、为了大力提高效率培养人才就强调非均衡用力和精英的培养” 艾慧、宋维妮: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反思高中阶段按能力分班,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7期。,精英思想、精英模式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一直影响到现在。实现精英教育就要求实行分层教育,能力分班也就应运而生并且经久不衰。其次,分班是学校竞争和应试教育的结果。应试教育下,可以说分数决定一切,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不得不提高升学率。升学率就得依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那么学校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重点培养训练,这就导致了能力分班的出现。另外,学校本身对利益的追求也是一个驱动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差班的学生大多是交了大量的钱才有资格入学的,学校

11、担心这些学生影响“正取生”,就把他们集中起来,这也是能力分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能力分班弊多利少,应当予以取缔,我们政府和学校都要为此而努力。首先,政府除了细化法规外,还应向广大受教育者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与教育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为学生实现平等受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肖前玲、金绍荣:教育平等视野下的初中等级分班制,教育改革2006年1期。其次,学校要认识到能力分班的弊端,自觉按照义务教育法规行事,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另外,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帮助,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按能力分班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争取为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