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91887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精品教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语文课 题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2、学习驳论文的论述方法。过程方法1、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2、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正确的读书观。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新课我们早就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知道“不求甚解”这个词了,当时我们就对这个词加以了讨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也对这个词发表了自己

2、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整体感知:1、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学生勾画中可能会涉及的字词有:阐明 要诀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2、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呢?明确:“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的

3、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驳论文)回忆五柳先生传的内容读课文,发表见解学生要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自己的客观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明确要求,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资料明确问题回忆驳论文的特点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教学培养朗读和评价能力能够明白立论和驳论的区别4大家下载下来可以自行编辑修改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三、研读课文:1、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

4、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课件展示: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2、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四、深入探究: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你

5、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再者,你也可以谈谈你个人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理解。五、拓展训练: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竿充数”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当堂交流问题,个别发

6、言,共同明确本文的论点提出的方法及采用的论证方法说说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发表个人见解辩证分析,说说自己对这些成语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习抓住中心句来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课文的论证思路,进而学习立论文的论证模式,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明确事例运用及论证方法,学习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强化驳论文的论证过程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六

7、、课堂小结 短文两篇都是作者心智的结晶,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是他们,引领我们在智慧的天地中穿行;是他们,滋润我们求知的心田。两文思路清晰,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是议论文中不可多得的精晶。辩证分析成语含义通过老师的总结回顾两篇文章内容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作业设计1、在拓展练习中找一个相关的词,仿照本篇课文,写一篇小作文。2、课外阅读培根谈读书的其他译文,与本文进行比较,体会语言运用的奥妙。3、课外阅读邓拓的燕山夜话中的其他杂文,体会其创作风格。板书设计不求甚解树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具体分析:分析陶明读书态

8、度,指明“不求甚解”的含义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教学反思相关链接相关链接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

9、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

10、,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