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高效课堂 深钻“导学自主” ——三段五环“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初探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如何让学生在每天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尽可能的学好这门语言呢?我想那种以传授知识、培养和发展认知能力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需要力行的就是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转变教育观念,从优化课堂教学这块儿主阵地入手,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创设高效课堂新模式,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更有效?答案很简单:什么样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主动学习,那这种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正是在这些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了历史教学经验和对现实教学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我市局领导提出了三段五环“导学自主”的高效课堂新模式:“三段”是指:1.课前---导案自学;2.课中---五个环节;3.课后---课后反思五环”是指课堂中间的五个环节:1.小组合作;2.班级展示;3.质疑探究;4.自悟自得;5.达标检测。
这一提法,既继承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又极大地消除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真实体现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作为一种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它不仅标志着一种基于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确立,还标志着一种高品位的课堂教学文化变革方向的确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自己的工作中认真实践了这一模式,脚踏实地摸索后有了以下观点:1.自学导案的设计要精益求精有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生如何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确信自己一定能学会呢?精心设计的导案自学环节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导案自学是预习环节,因此它的设计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不可太难,因为过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可太易,太容易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我们目前的大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设计预习导案首先要遵循分层设计的原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其次就是要精准的把握难易程度,灵活机动地设计自学提示如:我在教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时是这样设计的:将下面方框中的比较级按例词归类,然后读一读:faster hotter nicer (many)more fatter higher (little)less happier(1).不会读的打个对号,上课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A类:near-nearer ______________ B类:safe-safer ______________ C类:big-bigger ______________ D类:early-earlier ______________ E类:good-better _____________ (2).试着来说说上面各类词变化的规律是:A类:________________B类:________________C类:________________D类:________________E类: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设计第一步骤是要学生将单词归类,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认为这是最简单的题型,会有信心来试一试的;而且题目紧接着就要求学生读出发音,这就又有了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为了顾及到不会读的学生的感受,要求他们将不会读的标记出来和同学们讨论,并为他们在课堂上的合作打下伏笔最后再让学生们试着来总结一下规律就不会显得唐突,而自然了许多导案自学这一环节体现了为学而教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重心从“教学”转移到了“学”,把“研究教法”转移到了“研究学法”,并极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切实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自学时间、内容和自学方法及步骤,精心编制导学案;然后对导学案上的自学情况进行批阅,掌握学情后,再更加恰当合理的安排课堂中的教学时间、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做到以学定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学导案的精准设计是三段五环“导学自主”高效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基石2.小组合作一定要力求高效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是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利于以优带差,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有利于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才是课堂高效的保证:1)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否合理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四人四人中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2)小组成员的责任是否明确在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两名操作员和一名发言官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主脑,因此小组长要选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并要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和较强的协调能力的学生来担当;两名操作员虽然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相对一般,但学习还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可以充当小组活动的左膀和右臂;而发言官就让学习能力欠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担当,他相当于小组这个有机整体的“发音器官”,在小组长的引导下,操作员积极参与配合,最终由发言官将小组合作的收获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四个人有机结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此外,这一环节最大的亮点还在于积极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学生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3)评价机制是否切实有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要有效激励小组合作就要把整个评价的重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竞争,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水平,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强化小组团体激励,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同时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将全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分成几个大组,设计一些响亮的口号:如超级新星组、最佳表演组、热力参与组、勇往直前组等等来评价激励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竞争的能力3.班级展示形式一定要丰富多彩俗话说得好:“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反复玩过几次以后也就乏味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加上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实物、图片、幻灯片、录音机、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语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生动的展示出来,这样通过视、听、感觉来吸引和启发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的理想目的。
比如我在教学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时,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进行句型练习:有的学生拿了喜欢的玩具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画了图片进行比较;还有的拿了篮球和足球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兴趣高涨地练习了基础知识,还扩充了一些词汇量,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同时,结合我们的评价机制,我们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变竞赛方式,或是改变竞赛的得分点来不断提升和改善班级展示的形式但在展示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及时点评、纠偏、规范学生行为,做到善于鼓励、善于追问,调动小组之内以及组与组之间的补充回答、竞答和评价,达到预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自然达到教与学的高效提升4.质疑探究因势利导要及时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要遵循这些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要营造研究气氛,让学生敢于探究,教师一定要尊重、相信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轻易否定,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要耐心引导,认真分析,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产生探究的热情;其次我们要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便于探究,当我们要学习一个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再把事实或现成的答案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观察实践探寻问题的来龙去脉,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调查研究;再者,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有信心探究,我们要善于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提问的学生,问题即使很简单甚至没多少意义,我们也应认真解答对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应当根据相应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下课后给予明确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提问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5.自悟自得要明确思路 自悟自得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发现、自动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感受、感悟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能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说到底,自悟自得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也是思维能力、探究意识养成的问题然而,这些都不是学生自然而然所达到的,需要教师的有意识训练、培养,使学生由不会自悟自得,到学习自悟自得(学会),再到能够自悟自得(会学)这其间,起主导作用、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策略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更关注怎样学,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学,把自己在钻研教材时的所悟所得埋藏在心里,想出一个个巧妙的办法,引领或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建构、生成,以期达到与教师在钻研教材时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达成共识,产生共鸣,甚至于超出教师的思考、想象,启发教师的思考,丰富教师的理解、认识。
也就正是所谓的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师生互动,使各自的知识体系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更加明了清晰6.达标测评及时反馈 检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现在学生们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我们进行课后检测的时间相对较少,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随堂的达标检测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合理设计达标测试题,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并分层呈现,在课堂上进行当堂测评,测评后及时讲评,并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这样就可以做到当节任务当节完成,达到学习任务节节清,日日清的目的,杜绝疑难问题的遗留和积攒,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绝不可把达标题只拘泥于测试形式,而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问题,根据课堂需要以及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力求贴近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性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检测反馈不单单是临下课前的一项程序,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时刻倾听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