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寄情山水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90951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寄情山水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课 寄情山水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课 寄情山水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3课 寄情山水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 寄情山水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寄情山水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景创造教学设计时间:2016年12月20周三上午第3节 班级:初二2班地点:录播二 执教者:蔡又紫 教材分析寄情山水对景创造是美术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3课。课型为欣赏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而对景创造的学习,是为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通过欣赏来体会画家的情感还是比较难于理解。而且学生主动性不强,特别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对景创造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对景创造技法。(二)、过程与方法:1. 收集一些对景创造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2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赏、探究、归纳等教学法。(三)、情感态度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丰富了艺术情感的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愉悦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强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赏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本课强调使用图片、音频、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名家作品分析和示范及学生的动笔练习,让学生能迅速进入特定情感氛围。2、教授法: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搜集关于对景创造性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感受、体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3

3、、小组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设计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2分钟)提问学生:美丽景色,画家是怎么把它搬到画面上?学生回答:天才,画家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迅速进入特定情感氛围,能顺利进入课题整体感知(15分钟)一 分析作品花坞待渡看问回答(感想)总结:画面中呈现,好像我们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我们村或我们村的某一处。大自然中总是蕴含着美的生机。李可染苏州拙政园这是一幅水墨写生

4、佳作。傅抱石四季山水冬画中生动感人的原因在于何处?画中意境营造一种冬季气氛。泊舟塘栖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二 2、欣赏作品1 溪源2 溪出幽篁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 清源水庄5 夏至6 和风徐来7 家在画屏中8 溪流读书9 空山幽居10 秋思11 秋水流长12 辟地幽居13 悠然见南山14 俏立于世三 讲解写生步骤照片古桥旁的老梧桐画法要领:1顺着构图框架,从形体结构的关键处着笔生发干枝。2边勾边皴,由主干及枝叉地生发形体结构。3由树及桥地完整画境,把握布局上的虚实关系。4于勾勒与皴擦间施以淡墨擦染以衔接浑然的方式强化形体结构和体面关系。学生边欣赏边分析。总结:对景写生与对景创造成了历代画家的

5、必修课。因此,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借助多媒体展示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古人所谓的“造化为师”,就是在写生的过程中活用传统表现技法,并从中生发出适时的新技法。比较与感悟,不同的画家对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艺术感受。难点突破(10分钟)示范作品: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示范创作山水画小品,启发大家的造境思路。小组学习、探究,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点拨,达到对对景创造内容的深层次的解读。小组学习、探究。示范创作,使学生更好了解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拓展延伸(15)分钟练习山石:着眼于石头的正面、侧面各顶面,去勾其结构,皴其体面,画出了三个面的关系,也就画出了石头

6、的体质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练习山石画法,并且让学生展示作品。古人以“石分三面”形其体质感,而以斧劈皴形其质感;把握于此,也就得其要领。 小结(3分钟)美术课的主要意义在于同学们接受美的教育,从而增强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吴冠中说:“培养慧眼比锻炼巧手重要!”发现美和认识美因此,如何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美,认识美的知觉度,成了我们中学生写生课的主要目的,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写生,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步入对景创造的佳境。专家点评:该课是蔡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创编的研讨课。以欣赏评述为主,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教师自己的作品,以及视频专题介绍。让

7、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了解对景创造的方法和特点。教学过程结构清晰,环节流畅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好。教学反思:对景创造这课题类型是欣赏评述课。通过上课,让学生丰富了艺术情感的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愉悦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强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但作为初二年的学生要自主地进行对作品的欣赏,难度是很大。因此,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可以降低学生对作品的分析难度。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一.在分析作品时尽可能选择描绘身边的景色,把一些大师的作品推荐给同学们欣赏.尽量多的给学生生动的口语化讲解,以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二.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专业性是非常地重要的。因此,在给学生分析作品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一方面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教学后,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教学要求,有的学生甚至对一些作品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练习山石画法,充分体会中国山水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