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905035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力学周世勋习题解答第五章.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习题解5.1 如果类氢原子的核不是点电荷,而是半径为、电荷均匀分布的小球,计算这种效应对类氢原子基态能量的一级修正。 解:这种分布只对的区域有影响,对的区域无影响。据题意知 其中是不考虑这种效应的势能分布,即 为考虑这种效应后的势能分布,在区域, 在区域,可由下式得出, 由于很小,所以,可视为一种微扰,由它引起的一级修正为(基态) ,故。 #5.2 转动惯量为I、电偶极矩为的空间转子处在均匀电场在中,如果电场较小,用微扰法求转子基态能量的二级修正。 解:取的正方向为Z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转子的哈米顿算符为 取,则 由于电场较小,又把视为微扰,用微扰法求得此问题。 的本征值为 本征函数为

2、 的基态能量为,为非简并情况。根据定态非简并微扰论可知 #5.3 设一体系未受微扰作用时有两个能级:,现在受到微扰的作用,微扰矩阵元为;都是实数。用微扰公式求能量至二级修正值。 解:由微扰公式得 得 能量的二级修正值为 #5.4设在时,氢原子处于基态,以后受到单色光的照射而电离。设单色光的电场可以近似地表示为,及均为零;电离电子的波函数近似地以平面波表示。求这单色光的最小频率和在时刻跃迁到电离态的几率。 解:当电离后的电子动能为零时,这时对应的单色光的频率最小,其值为 时,氢原子处于基态,其波函数为 在时刻, 微扰 其中在时刻跃迁到电离态的几率为 对于吸收跃迁情况,上式起主要作用的第二项,故不

3、考虑第一项, Oxyz() 其中取电子电离后的动量方向为Z方向,取、所在平面为面,则有 #5.5基态氢原子处于平行板电场中,若电场是均匀的且随时间按指数下降,即 求经过长时间后氢原子处在2p态的几率。 解:对于2p态,可取三值,其相应的状态为 氢原子处在2p态的几率也就是从跃迁到的几率之和。 由 (取方向为Z轴方向) = 0 = 0 由上述结果可知, 当时, 其中#5.6计算氢原子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自发发射几率。 解: 由选择定则,知是禁戒的 故只需计算的几率 而 2p有三个状态,即 (1)先计算z的矩阵元 (2)计算x的矩阵元 (3)计算的矩阵元 (4)计算 #5.7 计算氢原子由2p态跃

4、迁到1s态时所发出的光谱线强度。 解: 若 ,则 #5.8求线性谐振子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 解: 由 时, 即选择定则为 #补充1: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受到微扰 作用,试求基态能级的一级修正。 解:基态波函数(零级近似)为 能量一级修正为 补充2:具有电荷为的离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一维简谐振动,在光的照射下发生跃迁。设入射光的能量为。其波长较长,求: 原来处于基态的离子,单位时间内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几率。 讨论跃迁的选择定则。 (提示:利用积分关系 答: 仅当,所以谐振子的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是) 解: (对于一维线性谐振子) 其中 一维线性谐振子的波函数为 跃迁几率,当时的跃迁为禁戒跃迁。

5、 可见,所讨论的选择定则为。#补充3:电荷e的谐振子,在时处于基态,时处于弱电场之中(为常数),试求谐振子处于第一激发态的几率。 解:取电场方向为轴正方向,则有 当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即当时,。 实际上在以后即可用上述结果。#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3)1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主要实验事实;2掌握德布罗意关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假设。 二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2) (1)理解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在关于描写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及其运动规律时的不同观念 。 (2)掌握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有限性、连续性、单值性 (3)理解态叠加原理以及任何波函数(x,t)按不同动量的平面波展开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4)了解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以及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薛定谔方程和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关系;波函数和定态波函数的关系 (5)对于求解一维薛定谔方程,应掌握边界条件的确定和处理方法 (6)关于一维定态问题要求如下: a掌握一维无限阱的求解方法及其物理讨论; b掌握一维谐振子的能谱及其定态波函数的一般特点: c了解势垒贯穿的讨论方法及其对隧道效应的解释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