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教学法解读.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90305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步教学法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步教学法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步教学法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步教学法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步教学法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步教学法解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步教学法解读北京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效锋 主持六步教学法总体概览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1问题、情景驱动阅读、思考与活动2观察与倾听交流、合作与分享3举例启发与点拨师生思维交锋4追问与反思寻找依据、元认知参与认知过程5评价与提升及时反馈、提升到学科思想方法6拓展与落实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出声表达一 问题与情境驱动(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阅读、思考与自主学习活动) 1.教师要善于把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之间是循序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四化”:问题化、生活化、活动化、系统化。2.教师提出问题,代表着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消化”的水平,代表着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专

2、业能力具体体现。 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标志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深度与学习、思考问题的多种思考方式。 教师与学生能够提出思维含量比较高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进入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学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也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3.在问题与情境中学习 通过问题解决,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潜在的隐性知识(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自己去做事,做事就需要思考与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堂主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点拨、启发、引导。课堂上要看问题是谁提出的,是谁解决的,是怎样解决的。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怎

3、么做”的问题。5.教会学生学习从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开始。 教学中一个很值得反思的现象是教师从不或很少引导学生使用教科书。搞清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搞清楚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习结束之后应该是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二 观察与倾听(学生主要学习方式是交流、合作与分享)1.学生分组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感悟、困惑,以求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真正的合作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2.通过观察与倾听,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认知方面与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支点。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永远不要去做学生能够做的任何事情。

4、没有观察,教师就发现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味地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退化与动手行动能力的弱化。没有倾听学生的出声思维表达,教师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沟通有问题大多源于教师讲得太多,而又倾听的太少所致。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就是盲目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与针对性,教学就是低效或无效的。3.预设与生成的兼容与突破解读。 教学是最具有辩证法的人类活动,随着师生思维的激活与多种思考问题方式的交锋,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当初的教学预设进行。三 举例启发与思路点拨(学生学习主要方式是与教师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举例来进行

5、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1.举例就是最好的启发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举例子。没有例子要老师干什么?2.“点破”与“指明”思考的方向与角度。“过程启发”直接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一个正确的结论。追问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3.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研究透彻课本上的例子课本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用这个例子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讲,课本上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一个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变式与模型。例子研究透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式、范式也就都有了。4.学生什么时候会研究课本上的例子了,也就学会阅读课本来。没有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问题的举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困顿在某一点上,而不能豁然开朗。教师作用在

6、很大的程度上来讲,就是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路。四 追问与反思(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元认知参与认知过程)没有追问,学生的思考就会浮在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揭开神秘的面纱。“对不对,为什么?”“错了,为什么错?”反思思路与方法,体会运用知识解决的变式,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智慧就是经验加上反思的结果。追问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凡是学习优秀的学生,都是元认知参与了学习过程。“题”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我们在做完一道题目之后,应该引导学生回味、体悟一下。这个题目是运用的是哪个知识点?是怎样运用这个知识点的?这个知识点还有那些用的方式与模型。如果

7、我们总是想多做一道、再做一道题,而不知道做题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很可怕的,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五评价与提升(及时评价学生行为与结果,进行正向强化;提升到学科思想方法的高度)1.及时反馈。表扬比批评好,批评比没有评价强。2.把要求变成表扬。3.学生会在“对比分析”自己与同学、老师的思维差距中获得有效提升。4.对于自觉性不强的人来说,他“只做你要检查的事情。”不检查相当于没有布置。作业更是这样。凡布置必收,凡收必改,凡错必纠,凡纠必追。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总结,而不要试图通过大量的训练与机械重复让学生无意识地积累。没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科思想方法的提升,教师的存在就没有多大意义。作为学生学习中介

8、的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这正是需要教师挖掘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放低姿态,但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水平降到与学生一样的层次。教学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就是提升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水平。一流教师教思想,二流教师教方法,三流教师教知识。六 拓展与落实(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落实就是成绩)拓展必须立足文本。课内得法,课外受益。1.变式应用解决“类型”问题2.知识成串,例题成串3.变式的有效使用,才会让学生在多元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增强4.多动手才能少出错。懒于动笔让学习变得浮皮潦草,心境也变得浮躁。5.“知道”不完全等同于“会”,只是知之皮毛而已。“会”的三个标志:满分、速度、举一反三。非常有

9、效的八个词:做,对,改,追因。正确,准确,规范,速度。没有拓展,学生的思维就会受限、视野就不会开阔。就不能实现举一反三。拓展应该是立足文本本质的拓展。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学到方法,再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课内得法,课外受益。教学应该从问题开始,应该以解决问题与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归宿。教学应该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一节课不是看教师是怎样讲的,而是要看学生怎样学的,更要看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的。n “我讲了我放心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教育就是要解放学生,释放潜能;n 教学就是要激活思维,提升人格。n 不相信学

10、生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n 不敢解放学生的本质是不相信自己。n 不钻研课标与教材是我们教学走向低效的根源。n 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颠倒让我们的教学变得一文不值。 课堂改进的十条建议1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并以此来组织活动就会让我们的教学不迷失方向。 课程目标教材教学目标问题设计2.坚决杜绝教师在课堂上自问自答。教师直接讲答案将使所有问题的思维含量趋于零。讲会与学生自己学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层次。3.过程启发直接指向思维与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结论。为什么要让学生讲,就在于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为教师的教学找到切入点,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4.问题的来源:选题高于一切。(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11、n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解释)n 用考试题目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n 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n 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转化成问题n 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在当堂预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交流解决基本问题。n 当堂检测证明: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与合作交流可以解决80甚至更多的问题。剩下的20%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一旦学生说:“我知道了”,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不要试图包办代替。n 教师的提问只是一种引导与启发,学生学会发问才是学生学习能力质的飞越。n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自己对教材阅读的方法与感悟、提出的问题作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深层对话,生成学生学

12、习中更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尝试、探究去解决。n 学生什么时候学会阅读教科书了,学生也就学会学习了。5.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内核与来龙去脉在对话与交流中激活、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思维方式,是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教师要把自己如何研读教材的方法教给学生。6.当堂预习抓得松,复习抓得紧是本末倒置。n 复习的关键在于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n 识记出现障碍,复习基本低效。7.认真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态度。认真的标志:“会做得不错,能得的不失”。 平时不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认真不了。打击浮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做”!8.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善于表达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9.学生教学生永远比教师教学生容易。独立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交流的本质是分享,最高的境界是探究追问。10.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反思机制举一反三 精选典型题目,凡做题必反思,反思思路与方法,建立模型,拓展运用。高效课堂教学达到的五个目标1.学生主动参与、思维高度激活,积极思考与表达。2.课堂容量大、思维含量高。3.教师对学生的思维点拨、思路与方法指导到位。4.教师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与激励,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5.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尚人格与完美性格的养成。 执行力决定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