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中心小学 刘佳课题名称网络信息辨真伪学生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网络信息辨真伪》是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信息技术类推荐专题四网络信息辨真伪的内容,是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学生除了具备常识和交流了解信息,还具备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能力后,提高判断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取得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有关信息的基础理论知识,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要素等,并且已经学会启动浏览器,浏览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会保存需要的网页学生对于上网查找信息的兴趣浓厚,但他们对于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不足,也就不能快速有效的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基于上述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进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2、了解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的价值取向3、能根据具体案列来鉴别与评价案列中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交流案列,鉴别和评价案列信息,学会对案列中文翰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法,了解信息有时效性和价值取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培养学生高尚的信息道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网络求证时采取多方求证得出正确结论,了解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取向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生互动,辨别真假1、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问题是真还是假1)稻谷是长在树上的2)刘老师今天早上吃的粥3)纹身要被拘留24小时2、教师学生共同探究考证方法学生交流,引出利用网络对“纹身要被拘留24小时”这个信息进行考究3、教师演示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求证(1)打开百度搜索(2)搜索关键词“纹身要被拘留24小时”4、提出问题:如此多信息,怎样确定信息是否真实引出课题)板书《网络信息辨真伪》二、讲授新课——实践求真知1、出示案列(判断信息的真假)市园林办通知:本月15号——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娥,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园林办通知2、师生交流:(1)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文字都输入搜索框?(2)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总结,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筛选合适的关键词能快速的查找信息,关键词要简练,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3、多方面进行考究或者在权威网站查询通过筛选关键词利用网络求证的问题是真是假,怎样确定信息准确可靠教师提示:关键词可以不统一,但是一定要符合关键词的特征三、巩固练习——出示案列,学生练习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仙人掌防辐射 (2)2019年5月21日抚州天气多云2、学生实操学生分两组,每组探究查找,辨别信息的真伪要在权威网站上查询)教师提问:5月21日天气已经过去了,这个天气情况这个信息对我们还有用吗?(对我们没有用了——信息的时效性)教师提问:天气多云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挺舒服的,但是对于农民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为什么?(没有下雨,田里没有水,就不能插秧了——信息的价值取向因为人不同而不同)四、总结提升——拓展升华,培养使用网络好习惯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分析案列,用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信息,并且进行辩证,还知道了信息的特征有时效性和价值取向1、我们看了这么多案列,同学们也能感受到网络上确实存在很多的虚假新闻,分辨虚假信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传播虚假新闻的有什么后果播放视频总结: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我们不信谣,不传谣要坚决抵制,等待权威部门的验证2、2001年,国家向全社会发布了一则《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一起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总结:信息网络即使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淹没所以我们对获取的信息要进行辩证分析,通过价值判断,剔除糟粕,然后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寻找其中隐含的价值和意义五、作业布置回家询问家长今天听到的信息,然后上网进行求证,并且把结果告诉家长板书设计:网络信息辨真伪常识求证 关键词讨论询问网络求证 网络搜索 多方求证 得出结论 权威证据来源时效性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