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895184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幼儿园幼儿德育总结 书目 第1篇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安排生育政策的推动,孩子们越来越被丰富的物质享受包袱着,接受着过度的关爱,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使家长们大多数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孩子品德的教化,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幼儿道德教化,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学前教化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将来,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定要求。今日之儿童,明

2、日之栋梁。对学前教化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记。幼儿教化作为素养教化的基础越来越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加强幼儿德育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社会、家庭、教化机构三位一体的教化体系,创设和谐、主动的精神环境,以情感为支点实施幼儿道德教化 (一)注意利用社会资源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加强幼儿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内容,我们在绿色的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带孩子去植物园视察,通过游玩,孩子知道

3、了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削减灰尘,适时教化幼儿要爱惜花草树木,不随意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不乱吵乱叫等,让幼儿从活动的开展中萌发从爱身边的事物起先,爱自己的家园、爱我们的大自然。我们为了培育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帮助爷爷奶奶的活动;每年的助残日,组织小挚友到“福利院”探望残疾儿童,为他们演节目、送礼物,还进行“为残疾小挚友捐献活动”,向福利医院的儿童献爱心;汶川、玉树地震不仅牵动着成人的心,同时也触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亲自将自己的压岁钱放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捐献箱,使孩子们懂得了敬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孩

4、子们奉献的不仅是钱物更主要是他们的爱心和名贵的品质。为了培育幼儿的爱国之情,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充分发挥本土资源,让孩子参观我军军史馆,孩子们知道了许多为了祖国的将来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使孩子们知道了在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时期我军的艰苦斗争的历史,孩子们更加酷爱我们的宏大祖国,更加珍惜美妙的生活。 (二)发挥家庭教化作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中真善美假丑恶时常地进入孩子的视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正是培育孩子理性辨别实力的教材。我们建议孩子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增加孩子辨别实力和心理承受实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电视网络等可以学习许多学问,了解国内外大事,

5、但也不行避开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帘,我们建议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刚好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实力,同时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幼儿心灵,预防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方面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注意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育 1、重视日常生活小事的教化意义,从常规教化入手,使道德教化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道德教化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中帮助别人、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刚好抓住这些事

6、例进行随机表扬激励;对损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化,使其知道何对何错,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2、运用各种感官如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协助手段刚好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建立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嬉戏进行德育教化。如:社会活动中激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看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欢乐心情。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须要帮助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

7、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错误尝试,以提高道德推断力 孩子的道德推断水平对于确定孩子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推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成人作出的反应。如有个孩子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 负我,就应当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训我。”所以,幼儿的道德推断倾向依靠于权威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权威的结果的恐惊和避开惩处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权威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听从。皮亚杰说:“幼儿的第一个道德是听从,而所谓善的另一个标准长期以来就是父

8、母的意志。”可见,在幼儿阶段,成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幼儿近乎肯定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权威人物父母、老师。然而孩子又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应当正视孩子主体的道德推断实力的培育,在此方面应当着重留意以下几点: (一)和幼儿之间保持民主气氛,凡道德推断水平较高的成人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暖和、密切的关系,擅长言语诱导,以理服人,比较留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对每个成员的看法和看法都进行公正的考虑;生活中在发觉问题时重视幼儿自己思索和探讨解决方法,而不是一手包办代替、决断对错,这样孩子的独立推断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会有明显提高。如:当孩子在有了冲突时会用探讨来推断谁是谁非,用猜拳、轮番、谦让等

9、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向老师报告,依靠老师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阅历帮助孩子从道德的现实性中解脱出来,从外部规则、成人限制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使孩子从自主性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从与别人相处的须要中产生道德意识。另外,耳闻目睹同伴的道德推断策略也是一种促进方式。看到别人的策略可能与自己的预料有所不同,于是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驱使幼儿思索,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道德辨别力与推断力。在解决不平衡时,孩子还会运用新的认知技能,重组自己的道德相识。有的孩子道德推断水平较低,常与水平较高的孩子一起相处,就会因为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推断实力。 (三)老师引导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

10、实力,是学习良好行为的思想、情感基础。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嬉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须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相识和感受与别人的相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嬉戏中经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可以组织探讨各种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道德问题,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体验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欢乐感受。 三、注意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挫折的体验,通过幼儿主体的心灵感受延长到对社会的正确看法,由健康心灵的塑造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对人的信任

11、心和怜悯心,须要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有一番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育起来。 由于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片面相识,导致普遍重视孩子的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育。导致孩子在身体健壮、智力发达的背后隐藏着缺乏怜悯心、自尊心、自信念、坚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靠性强、社会适应实力差等问题。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过程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例如:孩子来到教化机构,父母供应“顺当”成长的“优越”环境变了,在家被视为“小皇帝”的地位变了,没有人再谦让自己,孩子之间起先有冲突,产生挫折,其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有的很暴力,有的则始终保持缄默,此时孩子应当懂得: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开冲突的发生,并在冲突发生时,努力寻求冲突解决方法,这也是幼儿对社会的最初体验,是幼儿道德推断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间接地确定着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这句老话深刻地揭示了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教化重基础,基础重塑德!德育应重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应当从内部而非外部,应当养成而非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