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88445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沭阳县西圩中心小学 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时间:3月11日活动地点:办公室参加人:张芝 钱思娣 郁辉 陈周 李玲活动内容:第四单元活动过程:中心发言人(李玲):今天,我们对二语第四单元进行集体备课,希望各位同志能够积极发言,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准备。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编排特点-李玲(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一)(二)木兰从军和练习四。(二)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认识 1个偏旁,2个多音字。2、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2、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认识 1个偏旁,2个多音字。2、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3、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体会母亲恩情的珍贵。根据课时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如下:9. 母亲的恩情2课时10.沉香救母(一)2课时11. 沉香救母(二)2课时12. 木兰从军2课时 练习四3课时二、本单元教材认识及建议-张芝1、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变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

4、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陈香救母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从课题上看,“劈山”是手段,“救母”是目的;“劈山”表现的是神奇的力量,“救母”显示的人间真情,这正是这篇神话的魅力所在。本课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课文记述的是小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后,上山拜师,顽强学艺,刻苦练功,决心救母;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2、 教学目标:(1)、 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

5、情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及木兰从军。(3)、学会默读课文,会讲述沉香救母这个故事。 (4)、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3、教学重难点(1)、 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及木兰从军。(3)、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三、集体备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1、预设教案-钱思娣:母亲的恩情教学内容:母亲的恩情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诗的具体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

6、学生阅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教学过程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

7、(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3、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小精灵网(1)谁来读读这句诗?(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3)齐声读读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段

8、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 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1)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2) 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6、这一节写了孟郊

9、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教学过程三、学习第三节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三节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这句诗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四、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恩 迟 言 寸 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2、指导写字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话题讨论:郁辉:母亲的恩情

10、是一篇文包诗,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创作诗的具体情境,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表达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当我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朴实的话语,简单地情节,真挚的感情使我的心在一次次地颤动,一句句浸满情与爱的字符波动了我心中那根叫“亲情”地弦。这真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该知道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陈周:这是一个生动的民间神话故事,深受学生喜欢,曾被拍摄成动画片宝莲灯。所以对于故事情节来说,孩子并不陌生。所以课的开始学生特别容易兴奋激动,在这种情况下

11、我就以宝莲灯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我的全部这首歌为导入,让学生倾听这首感人的曲子,并抓住歌词中的“我是娘的全部。娘是我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歌词的理解,立刻学生被带入到被沉香和母亲之间深深的母子之情之中,并为下文的学习铺下了一个情感的基垫,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引到语言文字上来。这是决定这篇课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然,教学结束,很有可能学生仍然沉缅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停留于动画片中肤浅的对话形式。张芝: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

12、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教学中,我及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而木兰听了他们的话后,又是怎么回答他们的话的,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处在特定的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中心发言人(李玲):一堂课的成功并无诀窍可言,但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做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在这堂课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