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阳神庙.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88016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太阳神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章太阳神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章太阳神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太阳神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太阳神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太阳神庙太阳神庙的型制1引导部分(密排的圣羊道) 2入口方尖碑(或旗杆)牌楼门 3院落牌楼门院落 柱厅 4 祭祀堂(图片)方尖碑方尖碑的作用 标志 形体对比 象征:一束光牌楼门简洁、稳定的几何体 构图:突出均衡中心雕刻 :力求富丽(放图片) 1.方尖碑是古埃及的另一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2.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的强

2、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圣庙塔门前的两旁。现虽已知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既有方尖碑,但当时遗物无存,仅知道碑不超过3米,也不优美。现存最古老完整的方尖碑属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前1971前1928年)在位时所建,竖立在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神庙遗址前。这块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国王加冕而建的。3.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据记录,在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在阿斯旺的海特西朴苏女皇陵中

3、就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到方尖碑的图画,到达目的地后,人们将方尖碑台上一个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后将它竖直立于基座上。4.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如今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5块方尖碑了,其他的方尖碑都散布在世界各地。(公羊图片)公羊是阿蒙神的表征,与阿蒙神一起,本来分别是底比斯地方部族的神和图腾。神庙建筑: 卡纳克阿蒙神庙 鲁克索阿蒙神庙 太阳神庙(在神庙前加一对方尖碑)石窟庙建筑: 阿布辛波石窟庙建筑特点: 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放图片)卡纳克神庙新王国时期,巨大的神庙遍及全国,底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鲁克索两处的阿蒙神庙。卡纳克的神庙在公元前12世纪初,拥有很多奴隶

4、,100多万头牛,20公顷土地,占有65座城市和镇,其中9座在叙利亚。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从中国王时期到托勒斯时期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66米,宽110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第一道最高大,高43.5米,宽113米。庙的轴线朝向西北。每当仪典时,皇帝走出牌楼式大门时,太阳正在两座梯形石墙之间冉冉升起,皇帝和太阳神的“合一”,用这种戏剧性的安排强烈表现出来了。 (放石柱图片)大殿内部净宽103米,进深52米,密排着134根柱子。中央两排12根柱子高21米,直径3.57米,上面架设着9.21米长的大梁,重达65吨。用这些密集的、粗壮的柱子,是有意为了制造神秘的、压抑人的效果,是人产生崇拜的心理。这

5、些柱子上满布阴刻浮雕,上着彩色。梁柱之间的交接非常简洁。比例十分匀称。承重构件与背负荷构件之间的视觉上是均衡的,艺术上很成熟。鲁克索的阿蒙神庙概况(放图片)建于公元前大约1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规模也很大,总长大约260米。大门宽65米,高24米,它没有完成,在两进院子之间现存7对20米高的大柱子,是原设计的大殿的中央部分。其余一些比较小的柱子作纸草花束的形状,比卡纳克的更加精致一些,但柱子上没有浮雕。大门前竖立一对方尖碑(西边一个高22.8米,1819年被搬到法国巴黎去了,所幸东边一个25米高的还在原处)。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强调崇拜,恩与威1.实体部分:a.采用雕像(法老),方尖碑(献给太

6、阳神,象征太阳的一束光芒),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大门(墙体)之间对比(方尖碑的尖与墙体)。b.主从(实墙为主)的构图处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统一的艺术特色。实墙上的浮雕和门前长达一公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种气氛宗教气氛。 c.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门的统帅作用。 大门的尺度:观赏尺度与使用尺度的巨大反差 富丽,喧嚣,热烈的宗教气氛。强调恩的一面2. 空间上:塞满柱子的大殿。 神秘、压抑的气氛 神秘 光线, 高侧窗 压抑 柱子,巨大的尺度,密集的布局 从金字塔到太阳神庙,都表达崇拜,手法不同效果不同。从外部形象向内部空间,从纪念性向宗教性转化。(图片)阿布辛波阿蒙神大石窟庙埃及皇帝向南征服了努比亚之

7、后,在那建造了几个巨大的阿蒙神庙,其中最特殊的是阿布辛波的石窟庙。建造者是新王国时期最大的拉姆西斯二世皇帝,为了庆祝他登位34周年。它开凿在尼罗河的一个转弯处的悬崖上,面向主航道,这石窟庙充分利用自然来墙画他的表现力。他最杰出的、最动人心魄的正面完全从峭壁上凿出,高30米,宽约35米,呈梯形,外廓象神庙的大墙门。在正面凿出四座20米高的拉姆西斯二世的坐像,端庄稳定,十分雄厚。在他们的小腿边上,又雕着三尊小小的立像,是皇帝的妻子、儿子和女儿,他们把大像反衬得无比高大庄严。在中央的入口两边,还有些匍匐着的小雕像,代表一些敌对的亚洲国家和努比亚人。入口正上方雕着太阳神和天神的合体神。古埃及建筑成就1石材的广泛运用与高超的建造技术 2以金字塔、神庙为代表的庄严的纪念性建筑3内外空间塑造成熟建筑特色建筑材料主要使用土坯、芦苇和纸草后来用砖与石材施工技术 善于组织大规模施工,水平精良 ,几何测量发达建筑体量巨大,庄严恢弘建筑雕刻精美柱子多以当地 植物形象为摹本古代埃及的建筑特点1、充分表现了纪念性的内容2、开始用建筑空间序列渲染环境气氛3、规模、体量巨大4、建筑形式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