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87814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序言 1.公共建筑: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 2.公共建筑的分类: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3.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文教,办公,商业,体育,交通,邮电,展览,演出,纪念建筑。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3.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建筑群体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

2、品 6)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4.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5.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1)集散广场 2)活动场所 3) 停车场所 6.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7.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

3、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8.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 2)改造环境 3)创造环境.利用环境:考虑建筑本身的基础上,运用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的特点,使室外环境空间有机的联系。例:北京和平宾馆,日本长岗音乐剧场。改造环境:保留有利因素的基础上,着力改造原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适应环境设计的需求。创造环境:为了表现一定的设计意图,人为的创造建筑周围的空间环境,使室外空间环境臻于完美。例: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天津水上公园茶室9.公共建筑群体空间

4、组合包括两方面:1)采用分散的布局,产生群体空间组合 2)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10.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本章案例分析:1)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及其各种对比效果分析这

5、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对比的效果,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挺拔的钟塔,庄重威严的总督府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使空间环境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 (图见教材第3页)2)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分析结合地段不对称的环境特点,采用分散的空间组合形式,在布局中通过空间与体型的处理,使建筑群与站前广场和站场自然地结合,并在外宾与通廊之间,布置庭院绿化,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图见教材第17页)3)和平宾馆总体布局分析地段狭窄,主体建筑呈“一”字形,与前边的底层餐厅成为整体,前院是庭院空间,大楼后边是停车场,前后院通过东侧的过街楼沟通,建筑位置适中,院落大小得体,绿化配置有趣,道路联系方便,入

6、口处保留两株大树,是利用环境特色,突出主体建筑的范例。 (图见教材第11页)4)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为了体现封建等级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从正阳门到太和殿,长达1700米左右,安排了五座门和六个大小不同的封闭空间。其中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术处理的三个高潮。从空间构图的序列由南至北,是矮小的大清门,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高潮;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收敛,随后又展开纵长的大院空间,以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高潮;太和门前的横向院子,不装点绿化,气氛严肃,院子两侧建筑群高低错落,衬托北侧雄伟壮丽的太

7、和殿,形成第三高潮,故宫整体布局是创造环境举世闻名的例子。 (图见教材第14页)5)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总体布局分析群体建筑空间组合方式,以两个弧形的高层办公大楼环抱着一个圆形的大会议厅,整个建筑群居于一个长方形台座上,台座下布置服务用房和车库,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 (图见教材第21页)6)巴西巴西利亚三权广场总体布局分将行政宫,高等法院,联邦院等建筑组合成一组建筑群分布于三角形广场空间中,借以体现立法,行政与司法的象征。三角形底部布置政府宫和高等法院,顶部布置国会大厦,突出其重要性,国会宫设计新颖,将上院和下院两个集会场所布置在200米80米的平台上,一正一反的穹窿与27层高并联式的办公楼形

8、成对比,加之玻璃墙面与虎皮石墙的不同质感,形成庄严而隆重的艺术效果。 (图见教材第22页)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1.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功能分区 人流疏散 空间组成 室外环境的联系 2.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3.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4.一般出入口,通道,过厅,门亭,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 5.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 垂直交通 枢纽交通。 6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

9、)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如旅馆,办公室等建筑的走道和电影院中的安全通道等;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或通廊。如医院门诊部的宽形过道,小学校的过道或过厅;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与厅堂。如展览馆陈列厅等建筑的过道,园林建筑中的廊子。7.公共建筑中双面通道中采光不足的解决办法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窗,或借助于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有时也可以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局部采用单面通道,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措施进行间接采光8.设计时要注意:满足疏散最小宽度,满足功能要求 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

10、宽度常在1.5m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学校建筑一般为23m,医院门诊部为34m左右。9.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坡道 10.楼梯的主要形式:直跑,双跑,三跑,剪刀式,旋转式,曲线式 11.楼梯设计的要求: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功能和防火规定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佳坡度为2634,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楼梯段部位净高2.20m,楼梯平台部位净高2.00m。12.各类楼梯特点:直跑楼梯:导向性强,指向单一,贯通空间,可布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表达庄重性 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使用性强三跑楼梯:常见的形式有对称与不对称,对称型装饰性强,以表达庄重

11、的效果。不对称型可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形成和谐的空间效果。 13.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一些,常为6%12%。此外,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处于经济上的考虑,除非特殊的需要如多层停车场外,一般在室内很少采用。14. 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为30左右。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810mm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6000人左右,运行的垂直方向升高速度为2838m/min。优点:1)不需要等候。2)没有地坑和顶部机房。3)停电还能使用。15.电梯:特点:服务层多,使用方便,效率高。 电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要求:

12、1)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2)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3)在8层左右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4)在超过8层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5)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 16.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的要求:1)功能方面要求 2)精神方面要求17.考虑到人流的疏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与衔接,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公共建筑的入口部分,是空间组合的要道。 18功能分区的要点:当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

13、,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18.功能分区的首要目的和原理:1)满足各功能的相互独立使用 2) 适当的建立联系 3)便于管理 4)方便人流的引导 19. 功能分区中应注意的问题:动、静分区要合理,不同类型的空间要相互分开 有联系的空间相互要建立联系,对外联系紧密的空间应设置在底层 有声音干扰与污染的空间应加以隔离 将最好的朝向及位置给予主要功能空间,主要功能空间与次要空间布局应便于使用 20.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使用性质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有的人流集散比较均匀,有的比较集中。一般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

14、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平面疏散适合与较少的人流场所,立体疏散方式适合于较多的人流场所。平面组织方式: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同一平面的不同区域。立体组织方式: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不同的层上,以垂直方向把不同流线分开。在某些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中,往往需要运用综合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有的活动需要按平面方式进行安排,有的活动则需要按立体方式进行安排。 21.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它应是一定的功能要求与关系的体现,同时也是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是极为重要的。22.公共建筑中的人流疏散:有连续性的(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性的(影剧院,会堂,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的疏散属于两着之间的,兼有连续和集中的特性(展览馆、学校建筑等)。23.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在高等学校中阶梯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小型的为90-150人,中型的为180-270人,大型的为300人以上。 24.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基本方法:1)出入口合并设置 2) 出入口分开设置。 25.影剧院,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