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1.12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至高峰2. 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成为“苏辛”3. 辛派词人将词体的体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并且可以同诗文同样议论说理4. 词的创作手法不仅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并且吸取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5. 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内容,运用一切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体现力,最后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约始于宋南渡前后)6. 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形成与辛派双峰对峙的局面一、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1.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存《稼轩词》、《稼轩长短句》2. 创作道路(1)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2)“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3)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抱负3. 创作主张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老式。
把词当做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体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辛弃疾空前绝后地把自我毕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目前词作中辛词情怀雄豪剧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二、 辛词的艺术世界 (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奉献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崇拜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述说英雄的使命:“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书写英雄的豪情:“横空直把,曹吞刘攫”,“气吞万里如虎”;也写英雄的幽愤:“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还怜襟袖短《玉楼春》)剧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2、辛词故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呈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并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性少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沙场点兵的将帅;中年:“和泪看旌旗”(《定风坡》)、“试弹幽愤泪空垂”(《鹧鸪天》)的失路英雄;暮年:“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的衰翁。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1、辛弃疾弘扬了南渡词人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精神,体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本源有着苏醒深刻的结识,因而她的词作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在名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种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体现她在词中,体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清新自然,极富生活气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和茅檐低小)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意象:大量军事意象群的浮现,使作品布满英风豪气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等军事意象频出,体现出了男子汉气概的激扬;2、体现手段: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1)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用经用史。
曲折生动地体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眸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3、风格: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稼轩运用谐谑词加以改造,借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是谐谑词具有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四、 辛派代表人物的词性特点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有《于湖词》,一作《于湖居士长短句》张孝祥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绍兴末到乾道中词坛的出名词人,首推张孝祥,是辛派词人的先驱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其出名的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堪称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
辛派先驱张孝祥,作词以苏轼为典范,一方面学苏轼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学苏轼的“放”,并兼融李白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体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风格骏发,自成一家艺术境界也别开生面,在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二张:张元干、张孝祥)2.辛派中坚陆游,“故意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觉得词是“其变愈薄”之体其词重要内容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抱负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放翁风格虽多样,但未融成其独特个性,其悲壮似稼轩但无辛词之雄奇,其豪放似东坡却无苏祠之飘逸,其闲适似朱敦儒却缺少朱词恬静潇洒,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3.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斬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与辛词相似但过度外露,缺少内敛而少余蕴4.刘过词故意识效辛词而又自成一家,其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有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她的《龙州词》,第一次呈现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人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名词解释】1.豪放词派:是国内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布满豪情豪放词派始终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2.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常常并称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她将老式的体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体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老式七只体现爱情之词扩展为体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同样可以充足体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词至苏轼,为之一变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她以文人词,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3.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二人同为济南人,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并称“二安”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布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哀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发明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她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纲》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4.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她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她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并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她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足体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她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可以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她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并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论述题】1.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答: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老式,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体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一方面,辛弃疾的词拓展了词的意境,呈现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她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她明确宣称“要写行藏入笑林”,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并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性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广开拓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体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足体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体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本源有着苏醒深刻的结识,在词中,她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本源,因而她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她在《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再次,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种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体现,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2.论述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答: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成就情怀的雄豪剧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一方面,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从一种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稼轩词所发明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浮现了一次大的转换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浮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密集的军事意象群,持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后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另一方面,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并且更新了体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本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构造方式;用《天问》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