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8705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唯物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唯物主义.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检测题 高二 张英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总分60分)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2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增强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加强“车德”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思想决定行动D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3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

2、时代主题,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陕西安康农民周正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拍摄假华南虎照片的欺骗手段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华南虎事件”,被绳之以法。“华南虎事件”使“正龙拍虎”成了一个新的成语,成为蓄意造假和欺世盗名的代名词。这体现了A社会意识具有超前性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

3、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5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人的价值在于责任和贡献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回顾了党的执政历程,认为党的成功经验的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上述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A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B.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C科学的社会意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4、 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8.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实施、组织的总和9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5、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哲学上看,发展农业生产力就必须()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念和客观规律的束缚10、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B、 C、 D、 1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人

6、类的实践活动C、由低级向高级发展D、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12.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A、 B C D13.下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指广大劳动群众 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 B. C. D.14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与鲁迅先生观点相一致的有(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历史者英雄之舞

7、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C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D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15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ABCD16. “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

8、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胡锦涛同志非常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特别就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从哲学上看,这是 A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体现 D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18.据报道,重庆云阳县和湖北巴东县同处三峡岸区,但在对待生长了几十年的森林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反差。云阳县千方百计为护江的柏树治虫治病,巴东县却巧立名目砍伐连片的杉林。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不同的价值

9、观对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B.同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让会存在的反映19、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田野上的花儿开了这些花儿很漂亮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这些水果真香甜 A. B. C D.20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D

10、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21.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 ( )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人们是否作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22.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一切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的钥匙A. B. C. D.23.右边草船借剑的漫画从哲学上警示我们A.要加

11、强对权力的监督 B.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D.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24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的正确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A真理与谬误就一步之遥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事物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D正确与错误是无法判断的25.“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不能平庸。”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B.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大于物质贡献C.平凡的工作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做平凡的工作26.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

12、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A BC C27.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D.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8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

13、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的启示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大小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A B C D29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他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世纪,“和”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唯一因素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能够为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支撑和道德规范A B C D30著名文学家

14、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强调劳动的原因是()A实践能决定认识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二非选择题(总分40分)31. 辨析:只要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社会发展。(10分)3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