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86218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过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过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过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过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过程设计玉溪四中 葛建琼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一、.设计理念:当前新课程理念,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从以教为本到学生主体参与,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追梦的舞台。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它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推向一个历史新阶段。本课生动再现“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内容,介于秦统一和汉统一之间,为后面汉武帝文治武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它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

2、难点: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历史学习能力,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技能。基于以上分析的认识,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论从史出,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四、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2、能力与方法:培养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

3、关系,学习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痛恨秦的暴政,同情秦代农民的苦难,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以及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五、.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学法:自主性学习法、“论从史出”、听讲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展示象棋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你们会下吗?如学生答“会”,师说“你们比老师强”;如说“不会”,师说“老师也不会,但老师知道象棋的来历。看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它来源于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我们在上节课

4、不是讲到秦始皇幻想的帝业要千秋万代吗?曾席卷六国,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为什么十多年就灭亡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段历史。”展示课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一起梦回秦朝吧! 观看图片,回答:象棋、“会”或“不会”。通过大家熟悉的事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学习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大家知道这两幅图反映的是秦朝的什么事?师问:看资料,想一想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师问:烧了哪些书?讨论:焚书坑儒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师问:该诗反映出秦朝人民的负担有哪些?让学生看秦朝人口表师问:这段材料反映了秦朝什么残酷?1.2. 美国领土的扩张(背景)展示美国国旗的变化图和美国领土扩张的动态示意图,点明美

5、国领土扩张的背景。展示西进图片,简单介绍美国领土扩张的影响(正反两面)生答:焚书、坑儒生答:禁止人民对朝廷的非议,从思想文化领域加强秦朝的专制统治。生答:民间收藏的诗、书,六国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生答: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朗读: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生答: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学生看秦朝人口表, 学生看材料;走在街上你会看到有的人脸上刺有字,有的人没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脚生答:刑法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穿赭色囚衣的犯人

6、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通过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训练学生的读识图片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对所提供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能力,同时加强对各类资料的使用能力,掌握从史实中得出结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 得出结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力。让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历史,培养分析、总结、归纳能力。读图表,了解、感受秦朝农民负担沉重。让学生从材料中的出结论。新课学习师导:秦朝人民动不动就要受严酷刑罚的处罚,秦始皇的暴政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比他老子又怎么样?师问:秦朝的老百姓还能活下去吗?师导:如说“能”,你愿意饿死服徭役兵役苦死累死犯一点小错就

7、被处死吗?如说“不能”,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办?师导:对,你们和当时的两个英雄人物不谋而合。引导:有一群农民被征发戍守边境,由于大雨,不能按时到达,看材料:老师解释材料:“误期,按秦朝法律应当处死。”,“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展示:大泽乡起义图展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师问:起义在什么地方爆发?领导人是哪两个?时间在哪一年?师问:起义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是什么地方?进军方向是什么?师导:对!目的是进攻秦朝都城咸阳。在途中,在什么地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师导:起义军在什么地方失败?2.南北经济的发展(背景)问题1:独立战争后,美国存在哪两种不同经济制度?展示图

8、片,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发展状况。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问题2: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逐条具体分析南北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3: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料等方面思考和理解,得出双方矛盾的焦点,并最终分析出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生答:更昏庸残暴生答:“能”或“不能”生答:反抗或起义学生看材料:“失期,法当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生答:大泽乡,陈胜吴广,公元前年。生答:推翻秦朝统治。咸阳生答:陈张楚政权生答:戏阅读课本,了解美国存在的两种经济制度。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对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9、和结合三角贸易知识,对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各自特点。对问题2,在教师引导下,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南北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对问题3,根据问题2的材料和解答进行总结性发言。老师启发,采用问答式,诱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跟着课堂走。多预设可能出现的答案,体现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讲述讲解法,教会学生阅读史料的方法,培养阅读史料的能力。观看图片和地图,让学生提炼出历史信息,培养识图能力。对所提供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分析出问题关键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各类资料的使用能力。以材料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制度的矛盾,以解决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看图画和

10、地图,培养他们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新课学习小小结合作探究师导:对,在这里起义军被秦军打败,吴广陈胜相继牺牲,大泽乡起义失败。大泽乡起义失败了,但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师导:大泽乡起义失败了,秦末农民起义是否就结束了?师导:他们发动的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起义进入第二阶段,主要的两支起义队伍的领导人是谁?展示:项羽刘邦像师导:他们领导的起义军与秦军进行了哪些战斗?展示:巨鹿之战图师问:谁指挥?有什么重要作用?与之有关的成语是?师导:就在项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后,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时间是公元前年。今天讲的内容是秦末农民起义,

11、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表现在1、焚书坑儒,2、徭役、兵役、赋税繁重,3刑罚严酷,4、秦二世的昏庸残暴等想一想:秦朝的灭亡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师导:如不答,引导学生想一想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由于暴政使秦失去了民心,最终失去了天下,有句话说:失什么失什么,得什么得什么?为了得到民心,我们的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以什么为主?二、战争的过程1.导火线展示林肯图片和林肯的竞选演说词,点明战争的导火线。2.战争的爆发展示南方分裂国家、挑起战争的相关图片,简述。3.战争的转折展示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图表,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图表,回答问题问题1:根据图表分析谈谈你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并

12、说明理由。问题2:战争初期出现了什么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问题3: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扭转了这一局面?起了什么作用?问题4:北方军队获胜的原因?1、2、4问题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对问题3,在学生讨论期间,展示解放黑奴宣言和宅地法的内容和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两个文献所起的作用。4.战争的结果组织学生简述即可。生答:不是生答:项羽刘邦生答:项羽歼灭了秦军主力破釜沉舟。在教师给出的提纲下,自行进行小结。老师边引导边让学生回答:“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政策的制定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了解战争的导火线和爆发的标志。通过对林肯演讲词的解读,理解林肯反对并主张

13、限制奴隶制,是其当选总统成为战争导火线的原因。快速阅读课本,根据图表内容完成问题。对问题1要阐述出自己的理由。对问题2总结课本内容完成。对问题3,在教师引导下,解读所展示的材料,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出两个文献的重要作用。对材料4,进行讨论后发言。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层层深入,引起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识图,观察两位人物,记住人名。通过阅读课本,训练其归纳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材料,通过材料对事件作出判断,并学会用史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加强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并学会归纳要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边回忆边思考,记住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理清思路和线索,构建知识脉络。通过合作小组讨论,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史为今用。通过小结,使学生自主回忆、总结所学的知识,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