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85309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摘要:在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前提下,为合乎市场经济开展规律,我国银行逐渐转变为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和营运理念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形成了资金中心管理模式,并建立起相对便捷的资金清算体系,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资金运营管理始终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下,确保资金在平安的前提下仍有较高使用效率,是银行开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和创新工作,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运营管理一、对商业银行资

2、金管理的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体,而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根底,是经济生活中的血液。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在利率管制、金融脱媒、分业监管环境下逐步开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金融创新性质的业务。不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中观角度,或是微观角度来看,资金管理业务都有其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作用,如推动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银行业的新型盈利模式、满足客户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保证银行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效劳,提高社会资金的流动效率等等。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定位、运作规律和风险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加强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对于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3、平安性和盈利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发明中间业务收入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崛起,蕴藏着无限的开展潜力。2008年全球GDP总量为74万亿美元,而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是76.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总规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36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区域,奉献大约6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和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军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开展机遇。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流动性状况持续紧张,

4、流动性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根本形成了相对全面、多层次的流动性管理体系,根本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但流动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如流动性持续紧张状况有待缓解、流动性管理和操作的不统一、流动性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等。2.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风险问题。一是信贷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道德风险。通过审计发现,局部银行存在有些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纵容实际用款人提供虚假合同、协议等证明性材料,甚至仅以取得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替代贷前调查和面签工作,对被套取的信贷资金实际用途放任不论。同时,也存在局部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通过采取伪造中标通知书、销售合同,利用关联企业虚构工程等违规

5、伎俩套取贷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降低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二是信贷业务管理程序上存在操作风险。以个人贷款业务为例,在发放贷款前信贷人员对个人的信用调查根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表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等不足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提供的贷款抵押担保也没有严格办理相应的评估抵押手续,抵押率严重缺乏,局部抵押权变现能力弱,抵押担保形同虚设;而贷后管理更是不到位,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意识缺乏,贷后资金用途不实,期限管理不标准,为掩盖不良贷款,美化报表数字,延续了债务追索期限等,使信贷资产始终处于高风险状态。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

6、问题。一是净息差不断收窄。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萎缩,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可投资资产出现短缺,高收益资产更加稀缺,收益率下降明显。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以及“资金池资产池带来的期限错配,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银行资金本钱下降空间,从而导致了银行净息差的不断收窄,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二是信用风险逐渐积聚。在“资金池运作及“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将风险传递至投资者手中,而是在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使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成了“银行的影子。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自身含糊的定位,为日后的长远开展埋下了隐患。打

7、破“刚性对付,回归代客理财业务本质,成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开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4.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方式单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大局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还是比拟广泛的,如政府支持、债券回购等,但与之相对应的资金应用就比拟单调了,主要以贷款为主,虽然也有些银行进行过新内容的尝试,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资金运用方式单一。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首要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又受方案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资金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利润而忽略长远开展,对资金的合理性流动操控不强,无形中加大银行经营难度。三、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对策1.进一步优化流动性管理。一是坚持以核心客户存款作为非流动资产

8、的资金来源;二是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挑战,商业银行要从稳定负债构成、分散负债来源、强化主动负债、控制负债本钱入手,通过发行同业存单、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方式,提高负债质量;三是合理规划债券投资,保持适度的流动性缓冲;四是不可过分依赖批发性资金来源,以有效控制资产负债错配;五是考虑由司库全权负责流动性管理及操作,实现流动性管理的“权、责、利统一,提高流动性管理效率;六是整合研究力量,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2.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前移风险防备关口,落实审贷别离制度,抓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环节,防备操作风险。将贷款的调

9、查权和审批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重视对客户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情况的实质性分析调查,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落实授信准入条件。二是提高贷后管理效率。信贷人员应及时掌握和运用风险控制预警体系中的指标和信号,对信贷资金实施动态监控,并采取财务报表审查与现场实地检查相结合的贷后检查方式,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产生。三是健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稽核监控在线影像查询系统,延长贷款影印原始凭证存储期限,确保贷后管理人员及外部监管人员便捷调阅查询影印原始凭证,及时掌握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控制信贷资产风险。四是要加强信贷资产稽核监督,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通过加大内审力度,转变内部稽核监

10、督方式,从以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从以合规性审计为主转变为合规性审计与风险防备性审查相结合,及时找出风险点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五是要严格落实责任查究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职责,对造成巨大损失的贷款不仅要查究经办客户经理责任,也要对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问责。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推行业务转型升级。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要着眼长远,积极谋求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具体而言,要重点推进下列五方面的转型:即产品转型、销售转型、投资转型、管理转型及盈利模式转型。4.打造交易型银行。交易型银行主要指在债务资本市场、场外资产和衍生品交易市场里起中间商作用的金融

11、机构,欧美银行在交易业务方面起步较早。随着金融市场的开展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催生了大量的商品交易、货币及资本市场交易需求,国内商业银行的交易型银行建设也开始快速开展,但交易收入占比仍相对较低,而且在交易业务结构方面,存在主动性投资债券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占比拟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交易型银行建设,商业银行需更加完善交易系统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场研究和客户营销,科学定位商业银行交易型银行的目标、市场及客户等,不断提高产品创新与管理水平,大力研发低资本耗费产品,增加业务流量,拓宽盈利来源;同时,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满足交易业务跨境、跨业和跨市场风险管理要求,以交易型银行建设为契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营运效率。参考文献:【1】邹金山.关于农商银行资金营运管理及对策分析.财经界,200815【2】刘健,仇高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08(10)【3】张英君.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管理相关问题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08(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