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84570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教学内容】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当用一样的工具来量。 2熟悉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力量。 4培育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一样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翻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翻开盒子观看并进展沟通)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

2、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爱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莫非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答复“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由于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假如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假如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一样。)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

3、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觉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假如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消失什么状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看,知道了量物体应当用一样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终相互沟通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4、)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熟悉尺子。 师:刚刚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拟便利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觉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熟悉长度单位“厘米”。 (1)熟悉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着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

5、渐渐把它拿走,告知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查找生活中的“1厘米”。 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认真观看,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学生自己查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汇报沟通。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6、。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终进展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一样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稳固练习 1进一步把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沟通) 五、完毕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

7、: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究竟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外形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识别从上面、侧面、反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3. 进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详细事物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外形。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预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预备: 小长方

8、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测:教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教师坐在小凳子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教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现刚刚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教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确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教师也离不开讲台。今日,教师就请同学们来观看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外形。 小结:刚刚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觉在不同的位置进展观看,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看、沟通(实践活动

9、)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看这张讲台,然后相互说说 观看到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看、沟通。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留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序的观看。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看,再帮忙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看的方法。 (3)汇报沟通。 师:刚刚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

10、(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看到的讲台的外形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看的很认真,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看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已经发觉,站在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稳固练习。 1. 出示课本的观看讲台图。 2. 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 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索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教师。我认为教

11、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教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调皮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刚在观看物体时体会到的。假如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觉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看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 连一连 (1)根据刚刚争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沟通。(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 自己看书,熟悉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 沟通、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

12、)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看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终让学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外形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 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沟通。 (2)反应: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假

13、如错了帮他订正过来。 2. 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沟通反应。 3. 连一连,说一说。 4. 观看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看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74-7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观看、思索、推理的活动中,经受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 2、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力量,并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经受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独立整理7的乘法口诀。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一星期正好是7天,本设计通过创设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