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水变咸了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843266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水变咸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3 水变咸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3 水变咸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3 水变咸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3 水变咸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水变咸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水变咸了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13课水变咸了水变咸了教学设计 山东省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中心小学 江澎涛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第三课。是在认识水之后进行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把食盐放入水里,有什么发现;把白糖放入水里,有什么发现;把食盐水倒入盘子,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食盐颗粒在水里的变化,了解食盐在水里的溶解现象;第二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什么是溶解,认识溶解的实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三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将探究活动课内延

2、伸至课外,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食盐、白糖放在水里,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这一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溶解的认识。同时,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搅拌”和“尝一尝”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教材的编写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的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之中。活动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三个活动均采用了导向性问题,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教材中活动准备里有两个小盘子和勺子,为了操作更方便,我换成了两个纸杯,省掉了小勺子。另外,我还在课件里补充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洗衣粉在水中溶解;板

3、蓝根颗粒在水中溶解,味精在水中溶解等丰富的材料。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溶解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课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食盐、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初步感知溶解现象。下一节课学生将通过实验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容易在水中溶解,在中、高年级学生还将不断学习如何加快溶解,从而对溶解形成完成的认识。本部分教学内容计划一课时完成,属于一节实验探究课。二、学情分析 “像食盐放入水里看不见了的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但学生并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学生们知道的并不多。通过对学生课前了解,学生们对溶解现象的了解只限于浅层次上的,如:把

4、食盐和白糖放到水里,就看不见了。至于看不见的过程,学生并不能说上来。并且,对于食盐和白糖溶解在水里后,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回不去了。正因为不清楚想知道,所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还是充满了兴趣。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用正确的方法“搅拌”加速溶解,判断食盐和白糖是不是还在水里,用筷子“尝一尝”两种科学学习的方法都是学生初次接触,是新知识,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实验探究溶解现象是本节科学课的教学重点,而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和白糖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对实验探究兴趣浓厚,但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实验时往往偏离要研究的主题而

5、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因此,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一定要为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和步骤理顺清楚,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根据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溶解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描述食盐和白糖在水里的变化。2.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实验中掌握科学的搅拌方法;学习正确的尝一尝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

6、;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溶解,了解溶解现象。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盐、白糖、纯净水、玻璃杯、纸杯学生分组准备:抹布、筷子、盘子六、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发猜想。播放动画“运盐的驴子”。上课伊始,教师结合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播放情景动画-“运盐的驴子”。学生在充满兴趣观赏的同时,引发思考:“运盐的驴子为何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激发学生深深的探究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7、。通过情景动画片,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驴子身上的盐变轻了,它很高兴。进而老师抛出问题-“运盐的驴子为何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全体学生充满兴趣地猜想各种可能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合作探究,认识溶解。(一)认识实验材料,教师演示铺垫。1.认识实验材料。(1)请同学们观察桌子上的实验材料,教师一一介绍,重点观察食盐和白糖的样子。(2)学生分组看材料,交流自己的认识。实验材料主要有:两个干净的玻璃杯,杯子里放有已经倒好的纯净水;两个纸杯,里面分别盛有食盐和白糖,纸杯外面粘有标签;筷子等。【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是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对于一些实验材料,还需要一个

8、认识过程,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动手的能力稍差,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老师提前将水倒好,并且在两个纸杯里分别放入了适量的食盐和白糖,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2.教师演示铺垫。(1)提问设疑:让学生猜想一下,如果把食盐放到水里,食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自然是就看不到了,接着教师追问:“食盐放入水里后会马上看不到吗?”这一问,必然会激起学生想看一看、做一做的兴趣。(2)教师演示:满足学生想看一看的愿望,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给学生演示:将纸杯中的食盐倒入水杯中。当前面的学生看到食盐沉入水底后教师紧跟追问“谁有办法让食盐很快让我们看不到?”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

9、自然会讲到搅拌一下,教师通过课件直观给学生展示搅拌的方法。生成处理:如果有学生对搅拌的方法看得不认真,或看得不清楚,可利用课件微课的再放功能让学生再看一遍。【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什么实验经验,怎样将食盐倒入水杯中,以及如何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都有必要老师在学生实验前先操作一下。为实验中学生规范操作扫清障碍。(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交流汇报。1.实验前,明要求。课件出示实验的步骤和要求:(1)、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实验。(2)、将食盐倒入水中,仔细观察现象并交流。(3)、用筷子搅拌食盐,仔细观察现象并交流。(4)、选出代表准备在班上汇报实验情况。(5)、如果不小心把水

10、或食盐洒到了桌子上,及时用抹布擦干净。2.实验中,师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每组的实验情况,如有操作不当,遇到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3.实验后,生汇报。请小组代表交流:“把食盐放入水里时,食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小结:食盐放入水里后,先是沉到了水底,搅拌后,食盐越来越少,最后看不见了。【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自主能力差,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将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做了细化的列举,这样就为学生规范操作实验做了很好的保障。同时,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的巡视,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汇报交流可能各组的说法并不完善,但作为小组代表来汇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

11、总结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尊重事实,根据实验现象做归纳性总结。(三)迁移新的实验,理解溶解现象。1.尝一尝,讲方法。结合学生把食盐放入水里的实验结论过渡:食盐看不见了,它还在杯子里吗?引出“尝一尝”的学习。尝一尝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1)每名学生用一根筷子,不能两个人用一根,自己用自己的(讲究卫生);(2)观看视频“尝一尝,讲方法”当讲到尝一尝时,学生一定是个个迫不及待,在明确了要求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尝一尝来感受盐水的味道。尝后,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可适时进行板书:水变咸了教师小结:水变咸了,说明食盐还在,只是我们看不到了。这时候的水,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食盐水”不能再叫

12、它纯净水了,它里面除了水以外,还有盐的成分。小结时,板书“食盐水”。2.再实验,找规律。教师可以过渡谈话:“刚才,我们把食盐放到水里,过一会儿,食盐就看不见了,如果我们把白糖放到水里,白糖会不会也和食盐一样过一会儿就看不到了呢?”这样的启发迁移自然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1)教师出示简单一些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将糖放入水,仔细观察,交流白糖的变化。搅拌,仔细观察,交流。尝一尝,交流。教师在读到第三点尝一尝时,提醒学生:今天的玻璃杯与筷子是老师经过清洗和消毒了的,而且使用了纯净水和可以食用的食盐、白糖,才可以尝一尝,如果杯子里的东西是未知的,我们都不能用尝一尝的方法来辨别它的成分。(2)学生分组实验

13、。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操作、观察、交流基本没有什么问题。(3)汇报交流。可以多让几个学生代表起来说一说,还可以联系前面的实验谈一谈。(4)总结。教师在学生代表充分交流后小结:白糖放入水里后,与食盐相同,过一会儿,也看不见了。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像食盐、白糖这样,放在水里看不见了,我们就说食盐、白糖溶解了。同时板书:溶解此时,多数学生已能够理解溶解的含义,为了加深理解,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试着自己说一说,然后可以全班一齐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教师将溶解的描述性定义呈现在课件上。【设计意图】透过现象找规律,并善于归纳总结,是我们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将食盐放入水中与白糖放入水中分开来实验,一

14、方面培养了学生模仿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做白糖放入水中的实验时,教师大胆放手,培养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操作的能力。实验中尝一尝的方法的指导,既可以让学生辨别水中物质的成分,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这种方法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以上方法的指导与规律的总结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三、回归生活,寻找溶解现象1.活学活用,解疑惑。用本课所学知识,解释课开始时小动画呈现的问题:“运盐的驴子为何一下子轻松起来?”2.联系生活,找溶解。(1)学生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自己知道的溶解现象。(2)教师展。教师给学生展示课前老师整理的一些资料:做好的饭菜加入味精;盐渍咸菜时需要

15、溶解很多盐;洗衣粉溶解水里洗衣服;在熬好的玉米羹里加入冰糖;感冒时喝溶解于水的板蓝根颗粒。让学生对溶解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3.回顾整理,谈收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交流一下自己的所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学以致用,学生用本节课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四、逆向思考,拓展延伸。谈话引发质疑:本节课,我们把食盐和白糖放入水里,过一会儿看不见了,认识到溶解现象。那关于溶解,你还想知道什么?(作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自然会想到:已经溶解到水里的食盐和白糖还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课后需要长期去观察的作业:请我们每名同学回家后,在自己家的窗台上,放一个浅浅的小盘子,在里面倒上一些盐水,每天观察食盐水的变化。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设计意图】课的最后,教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需要长期去观察的作业,把课堂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递了一种科学探索需要耐心,需要长期观察探究的思想。板书设计: 水变咸了食盐 食盐水溶 解白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