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83521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班级:初三(10)旅夜书怀杜甫细草细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赏析】细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单地停靠着。荒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跑。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放手。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单无依的沙鸥。【试题】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点:磨练语言炼字)【答题步骤】讲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情况或还原内容。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境地,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垂和

2、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赐予光景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单感。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首联的画面,能够加上合理的想象。(考点:境地、画面)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细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单地停靠着。3.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答: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单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况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

3、触,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比较和反衬。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细小形成鲜亮的比较,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4.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思想感情)答:这首诗经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周围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单落魄的感触。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一)、议论思想内容、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了联描述了的境地,表达了诗人的(景、人、事、物),创立(感情、理想、志趣)。(二)、领悟意境捕捉意象,掌握特色+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4、(切忌翻译原句)、概括境地特色(安静、萧瑟、凄凉、孤单、活力盎然等)+依景辨情,分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况一致或相对)(三)、赏析技巧点手法+析诗句、点境地+明感情(四)、磨练语言抓词语、释含义+描情况+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幸好哪里【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开朗可爱;突出了早春乍暖还寒又活力勃勃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

5、和“啄”字前后响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色的难得与难得。(每点1分,共4分)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赏析西湖早春美景的欢乐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3这首诗各处紧扣早春的季节特色,把西湖描述得活力勃勃。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表现季节特色的词语加以说明。示例1:“早莺”早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示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早春的暖枝,表现了季节特色。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旭日的树上一展歌喉。示例2:“新燕”似曾相遇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早春的信号,表现了季节特色。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表现了季节特色。社日王驾

6、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地区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社戏。诗中哪两句描述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情况,并反响了农家平和平和的生活情况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惊喜若狂和社日喧杂欢欣的场面即可。(也许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也能够。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他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本诗语言有何特色本诗语言朴素、平凡,却又风采无量。“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

7、么“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揣摩,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认识故乡风光人情的殷切乡思。桃花溪【唐】张旭隐约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哪处边。【说明】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示而作。矶:水边突出的岩石。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桃花源无量向往的迫切心情。(意近即可)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答案一:相同(1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答案二:不一样(1分),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境地表达了自己更髙的生活

8、与审美追求。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别舟。11本诗中的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荒野奔跑而去的情况写得富饶气派。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沉迷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委宛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流连忘返之情。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赐予故乡水以人的感情,委宛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尾联抒情方式巧妙,拖故乡水对“我”的流连忘返,委宛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评分说明:此题主要观察作品的艺术特色;答题的角度很多,能够从炼字的角度,能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还可以够从

9、抒情方式的角度,只要能找准一个切入点,且能简析出其表完收效就行)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量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回去又新年。【说明】湖:指洞庭湖。中流:指江心。湘烟:指雾霭。楚田:指野外。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跑不息的样子。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银河灿烂、天气湖水连成一片的情况。【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感情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一句经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感情意象:暮霭、芦苇、野外。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毅不屈的质量,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单唯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孤单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流连忘返之情。梦至苍溪(宋)陆游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4分)【答案】电掣(2分)热爱或(

11、1分)结合“数梦,谁护,清楚记得时间:猿啼月落时”分析(1分);悲伤或遗憾(1分)结合“岁月飞逝,年光老去,不能够再临,谁护”分析(1分)。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说明】沈佺(qun)期:唐代诗人。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1“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述了什么样的情况山月近得忧如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忧如要流进房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这首诗经过描述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况,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悲伤的情绪),显露出对故乡的沉迷。夜归丁卯桥村舍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

12、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说明】丁卯桥:地名。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依照诗歌内容填空。(2分)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水槛、红叶、江船等光景。庭院紫蒲“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氛围:寂静。分析:以声衬静,用桥的略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寂静。“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显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政界的讨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回家的欢乐;想归隐;为还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欢乐或满足。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垂钓湾。儿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净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农村,虚掩的柴门,奔波的少儿友善而富饶诗意。冷淡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飞扬的小船等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儿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饶情味,请作简要分析。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少儿那种好奇、欢乐、粗疏、迫切的心理状态,描述得绘声绘色,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瞬间间极富情味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朴素、天真可爱的农村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