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83396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doc(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学校:渤海镇中心小学姓名: 赵 冬 红年度:2008-2009-1学期计划学段目标(13年级)一、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二、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

2、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三、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

3、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全册备课对新课标的理解: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放学生所会,教学生不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与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

4、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体现关系的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新课标中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学内容:1数学就在我身边 2分类比较3认识10以内的数4位置与顺序5加法和减法(一)6实践活动(一)7认识图形8认识11至20各数9学看钟表10加法和减法(二)11实践活动(二)12总复习教学目标 :经历分类与比较的过程,体验分类与比较

5、的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掌握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在实际情境中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地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

6、形体的联系。初步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渗透合理利用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观念。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够计算。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分类与比较,渗透分类与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强化数

7、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熟练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0至20各数,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理解运

8、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使学生能够计算。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第一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中心校)周次内 容课时1数学就在我们身边42分类

9、比较22-3认识10以的内数63-410以内数的认识 位置与顺序45十一假 6-10九月月考 加法和减法(一)2011实践活动(一)111认识图形111-121120各数的认识 期中考试 613-17学看钟表 2加法和减法(二) 9加几,几加938、7、6加几,几加8、7、64进位加法的复习与整理 十一月月考3十几减9、8、7、63十几减5、4、3、22退位减法的复习与整理217实践活动(二) 118总复习 419-20( 期末考试)教学进度计划:周次内容课时1数学就在我们身边32分类 比较4310以内数的认识4410以内数的认识 45十一假 46位置与顺序(九月月考) 37-11加法和减法(

10、一)实践活动(一) 认识图形(期中考试 ) (十月月考)20121120各数的认识413学看钟表 (十一月月考)2加法和减法(二) 21417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二) (十二月月考)1618总复习 4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24 人 简析:新生入学,思想活跃,积极要求进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学科兴趣较浓,能联系实际生活参与数学活动。但也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们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没有不良倾向。也有个别同学缺少对班集体的关心,没有集体荣誉感。提高教学措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施教。以人的发展为主。、让数学走进生活,加强数

11、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及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工作目标:一、学习目标语文 尽量全达标 优秀率在80%以上数学 尽量全达标 优秀率在80%以上二、思想目标形成团结向上有浓厚学习氛围的班风。三、行为习惯目标1、当时情况 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习惯较好,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2、 奋斗目标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四、学优生、学困生辅导计划优生:优生分析:1、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基础较好。2、接受能力强,有举一反三的能力。3、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提高措施:1、了解个性爱好,因材施教。2、提高要

12、求,增加练习难度。训练多项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学困生:学困生分析:学习困难,接受理解能力较差。1、课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习惯。2、家庭教育相对滞后,不能给予有效指导。提高措施:1、找出差生原因,课上多给机会,给予关注,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2、目标适当,加强辅导,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3、积极与家长沟通,探讨教育方法,使学生不断进步。学科活动:周次内容 效果10周口算比赛11周整理我的小书包18周口算比赛19周新年游艺会一、数学就在我身边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13、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以及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单元教学要点: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难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间: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了解学生数

14、学水平,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体会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就一起先到校园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二、观察图,说一说在我们的学校里就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来找一找1、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他们的数量2、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数一数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怎么观察的?学生说一说3、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4、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三棵苹果树,苹果树上一共挂了14个苹果5、你是怎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