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管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83136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保障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管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 博客 来吧 问答 游戏 品牌 购物街 更多 o 相册o 音乐o 分类信息o 掌中天涯 登录 注册 社区服务 o 社区商店o 天涯客服o 新手上路o 社区帮助o 天涯实验场o 上诉申诉o 议事广场窗体底端窗体顶端 用户名:立即注册 密码:找回密码窗体底端窗体顶端搜索问答 我要提问帮助窗体底端首页 提问列表 提问 当前我国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 社会问题 报告 政治 论文 收藏 悬赏点数 5 4个回答 匿名提问 2010-01-10 13:13:34 113.16.66.* 当前我国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 回答窗体顶端验证码:换一张窗体底端登录并发

2、表取消正在发表回答,请稍候 您输入的内容将会在您成功登录之后自动发表。 回答有人爱学习 2010-01-10 13:17:25 121.18.71.*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 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偏大、劳动关系失衡、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

3、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以及城乡差距与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不同社会群体存在一定利益矛盾等。这些问题均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备直接相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开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已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封闭运行的制度安排,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共担、社会化的保障体制。然而,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转型过程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尚未全面地发挥出其缩小差距、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功能作用。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主要是困难群体得不到有效援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保障功能仅限于

4、食物保障而无法缓解贫困家庭的其他生活困难,乡村贫困人口缺乏制度化的生活保障机制,从而难以使贫富差距偏大的局面得到扭转。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主要是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不够,如一些企业或雇主不仅不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与职业福利,甚至也不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7.5亿多就业劳动者中,只有1.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在1.4亿老年人中,只有4100多万人享有退休养老金;在5.4亿多城镇人口中,只有1.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还不到7000万人。这些数据表明,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仍然很窄。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按照公平的原则来调节劳动关系,而且还可

5、能加剧劳资矛盾。此外,城乡之间差距的持续扩大,与国家教育福利、卫生福利及其他社会保障资源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直接相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与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等的发展滞后直接相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ryzddvjxj 2010-01-10 13:40:31 125.41.90.*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决定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明确要逐步建立

6、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覆盖城乡居民是这次决定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生活救助范围逐步扩大,2005年底,全国共有1534个县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专家表示,把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城乡居民,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

7、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处在完善阶段,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较窄,城镇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没有纳入进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在探索阶段;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城乡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范围比较小;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着繁重的改革任务;全社会慈善意识还比较弱,善款捐助数量仍比较少。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扩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积极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公共财政的建设力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必须保持必要的投入力度。 二是继续推进各项社会保障

8、制度的完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在社会保险方面,决定提出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社会救助方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前农村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针对这一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对完善作为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起到

9、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要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 在社会福利方面,决定提出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展残疾人事业和老龄事业。在慈善事业方面,决定提出的“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慈善事业惠及到更多的困难群众。 三是要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都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商业保险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补充作用,谁投保谁受益,多投保多受益,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目前,商

10、业保险公司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了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积极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作用,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构筑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 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侵占挪用的资金要限期归还,损失的资金要采取措施补足,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要着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配合,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支付、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到应收尽收、支付合理、管理严

11、格、监督有力。 肖飞龙 2010-01-10 15:56:14 121.57.128.*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决定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明确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覆盖城乡居民是这次决定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

12、户生活救助范围逐步扩大,2005年底,全国共有1534个县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heyapengw 2010-01-27 03:38:32 123.15.228.* 劳动保障部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答记者问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副部长王东进、张小建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回答记者关于政府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问时,郑斯林说,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仅有年,但已取得较大进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三个险种参

13、保人数都已经超过亿人,其中养老保险已经达到了.亿人。 郑斯林说,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立的时间短,加上人口多,底子薄,过去没有积累,因此存在着很多困难。要建立起一个能够可持续正常运转的机制,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下一步将采取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覆盖面从原来的公有制经济扩大到各种所有制经济;二是进一步加强基金征缴,提高收缴率;三是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保险立法;四是促进再就业。郑斯林说,国务院今年已决定把完善社保体系试点面由辽宁推广到吉林和黑龙江。我国将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力完成新增就业万人的任务 就采取何种措施实现今年就业目标的问题,郑斯林说,就业压力在

14、今后若干年内始终存在,形势严峻。最近几年,城镇中每年大约需要为万人安排工作,包括万的失业人员,万的各类企业下岗人员,另外每年新增劳动力万。今年提出要新增城镇就业万人,任务十分艰巨。此外,中国农村有亿劳动力,现在从农业转移出来从事二产、三产或者进城务工的接近亿人。农业生产大约还有.亿人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分流。 郑斯林说,我们对完成今年确定的就业任务总体上是充满信心的。采取的措施可概括为“两个落实”“两个加强”。落实目标责任,把新增万人就业目标按地区层层具体分解下去;落实各项政策,包括减免税费、小额贷款、鼓励自主创业等优惠政策,发挥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力量。加强对求职人员的服务,包括职业介绍、培训工

15、作;加强长效机制的研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就业问题。 稳步推进农村的保障制度 在回答记者关于农村如何建立保障体系的提问时,郑斯林说,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农村保障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养老、医疗、低保等农村保障制度的试点。但由于农村人口特别众多,各地发展不平衡,要全面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郑斯林认为,当前,农民的社会保障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农民的耕地,这是农民最基本的保障。因此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应该给予合理补偿,并尽可能安置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正探索把土地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来入股等一些新机制。 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就如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王东进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粗略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