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829862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走进文明教案【四课】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材、教学对象分析: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进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当是科学的、安康的、开心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熟悉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很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

2、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熟悉、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对待事物。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进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力量已获得了肯定的进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力量。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依据详细要求有序地绽开思索、争论获得丰富的学问。可以说他们有力量将尚不清楚的有关学问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肯定的道德标准训练的根底,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标准培育与文明社会的进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

3、今日的习惯培育与明天的文明素养的形成、与社会进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进展打下良好的根底。教学设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当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细心设计的具有训练性、探究性、制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舞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探究、主动思索、主动实践为根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力量综合进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进展合情合理的力量及解决问题的力量。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局部:活动一:走进时间隧道(让学生在比拟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熟悉、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4、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对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展各种活动,担当肯定的任务,扮演肯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育力量,进展共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丰富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敬重了他们的自主进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熟悉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对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

5、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熟悉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对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走进时间隧道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师:在科学技术不兴旺的年月,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拟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进展,不断地转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

6、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2、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沟通沟通。首先,要对小组沟通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乐观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沟通的根底上组织大家进展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展汇报,教师可供应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1) 表格展现式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熟悉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洁的图,在图的旁边用

7、简洁的语言进展表述。(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展沟通。 在小组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展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沟通打下根底。 4在小组充分沟通的根底上,组织全班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要依据引导学生沟通的内容提出问题,进展深入探讨,如“假设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5在班级沟通的根底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1、师:科学技术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

8、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觉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觉它对我们的损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3、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第4页中供应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索、发觉、沟通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消失、飞机的创造、自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带来了什么问题?4组织辩论。(1) 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熟悉。(2)思索:通

9、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进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假如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全班沟通5、探讨并沟通:人们应当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6、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识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详细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沟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社会文明大家谈 本课教材共三个专题。在“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

10、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看、去思索。例举了一些公民随便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看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开心。敬重他人的隐私也是现代人有教养的表达。教材从生活中的一米线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熟悉了解银行取款、承受机场安检的时候一米线的作用,体验假设自己的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从而知道敬重他人隐私是敬重他人,是讲道德的表达。并且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线”延长到生活中看不见的一米线,例举了“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

11、、“当别人在写邮单的时候”、“别人在交谈的时候”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请思索争论,我们该怎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争论,知道在遇见这些我们常见的小事时,不应超越“一米线”,应敬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二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我们该怎样面对。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训练的过程。教材第13页供应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当用良好的标准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

12、来欢乐和幸福。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肯定的生活阅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肯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标准培育与文明社会的进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日的习惯培育与明天的文明素养的形成、与社会进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乐观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

13、形象。 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育力量,进展共性。 (2)以鼓舞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探究、主动思索、主动实践为根本特征,综合进展学生多方面力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丰富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究性、制造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乐观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

14、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师:“你从教材供应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沟通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3、小组沟通。小组沟通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根底上,要选出在班级沟通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忙参与班级沟通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沟通的同学要擅长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设你是去除口香糖的工人”、“假设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4全班沟通。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

15、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假如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意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5在班级沟通的根底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当标准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1组织班级沟通。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状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2、学生汇报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惭愧; 对破坏文明气氛的人感到生气;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判等。2师生谈话。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谈体会。4、总结:是呀,小事不行无视,小事也表达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其次课时)活动三 “一米线”告知我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2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