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827225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方法结课论文结课论文农民工子女就学难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学生姓名:刘钦明 学 号:20094052009 指导教师:刘德忠 所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公共事业管理 中国大庆 2011年11月I 摘 要当前,由于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的冲突,行政管理体制、当今中国,农民工子女就学难已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了,包括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就学过程不平等,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

2、,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长此下去,我想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大气的消极影响的。关键词:农民工 就学困难 社会影响 关爱 目 录一、 我国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1(一)户籍迁移的问题1(二)许多学校要交赞助费的问题1(三)学校里同学间,师生间平等问题2(四)农民工是否有经济实力上得起城市学校的问题2二、农民工子女就学难对社会的影响2(一)农民工子女自信心受挫,形成自卑的人格特点2(二)打消农民工的积极性,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及抵触情绪2(三)造成社会群体的断裂,影响社会稳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3三、加强对

3、农民工子女的关爱,缓解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的矛盾3(一)尊重与理解,平等与关爱3(二)构筑快乐学习情境3(三)鼓励性评价助其树立自信心4(四)组织开展各种关爱活动4结 论4参考文献:5一、 我国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 当身居都市的人们在为孩子怎样才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烦恼时,“农民工子女”这个我们熟悉而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正在渴望着父亲母亲疼爱,期盼着能有一张安稳的书桌,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润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然而,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

4、留他们接受教育的极限;众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产物,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户籍迁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就学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户籍迁移的问题,很多学校要求如果不是本地户口的学生,就要收取一定的借读费,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是不公平的或者说就是不公平的,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大地制约了学生上学高考等的顺利进行,而且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一直的分开的,给人们和广大学生都大大的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会给一些人造成自卑感,同时户籍上的不平等也会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希望这

5、种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二)许多学校要交赞助费的问题 赞助费是保护当地人子女能正常入学的一种手段。因为当地学校是以当地人为服务主体的,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农民工子女如果太多的话就会造成学位不足,资源不够这样是会损害当地孩子上学的权利,请楼主理解,每个地方都一样。所以外地人子女想要获得教育资源的话就要给赞助费了,赞助费一般用来为学校增添资源用的。另外赞助费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提高入学门槛,可以阻止外地人子女大规模入学的一种措施我认为这也是大大地不公平,同样是中国的做子女却有着不同的受教负担,而且更不应嘎的是交赞助费旨在阻止外来子女的就学以便节省教育资源,但是你们节省的资源正是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

6、给你们带来的,没有农民工哪来的城市建设,没有农民工哪来的现在的繁华,如果一味的排挤农民工子女,他们还会继续建设你们的家园吗。 (三)学校里同学间,师生间平等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学校的教育也错在这极大地不平等,有的老师歧视外来子女,甚至有的老师把外来子女安排在后座,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压力,不能正常进行学习生活,同学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本地学生不和外来子女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这些看起来都是小问题,但是长此下去,必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家庭,影响社会,所以此类问题还有待更好地解决。(四)农民工是否有经济实力上得起城市学校的问题 大家知道,当今中国的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没有固定的住所

7、,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一定的社会保障,但是,为了他们的子女,为了他们的希望,还要付出昂贵的择校费,赞助费,且不说他们能不能够负担得起,光是这些多余的付出而获得不公平的回报,就足以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了,所以从经济上,伦理上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二、农民工子女就学难对社会的影响(一)农民工子女自信心受挫,形成自卑的人格特点 由于老师的不重视和同学的排挤,农民工子女很容易丧失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低人一点 ,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对于什么是都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勇气。这对于农民工子女的人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自卑心理的后果轻则自暴自弃,重则随波逐流,消极对待生活,当他们对社会的

8、不满积攒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仅葬送了自己的一生也危害社会和家庭。 (二)打消农民工的积极性,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及抵触情绪 农民工进城务工,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子女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子女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农村。然而,他们的子女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挤和歧视,这无疑使他们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活的希望,他们会失去在城市建设的动力,会失去对我国制度合理性的信心,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甚至会以此报复社会。试想如果他们怀着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来建设城市,又将是什么效果。(三)造成社会群体的断裂,影响社会稳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民工子女受到排挤和歧

9、视,农民工的积极性遭到打击,这必将在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之间筑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城市与农村格格不入,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背道而驰。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农民工子女也是建设祖国的庞大后别力量之一,如果农民工与农民工子女脱离了社会,那么社会的发展将寸步难行,步履维艰。三、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缓解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的矛盾外来民工学生,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学校、教师要用满腔热忱,付之与他们更多的爱心,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谓金诚所至,玉石为开,冰雪在合适的温度里自然会融化的。(一)尊重与理解,平等与关爱营造一个轻

10、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充分体验集体的温暖。在各种活动中,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把农民工子女的优点、特长展现给大家。帮助其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在相互鼓励、支持中,使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消除其孤立、无助的心理,使其觉得在这个集体中的生活是快乐、开心的。教师应表示自己的关爱,取得他的信任,与之恳谈,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心中的需求。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促使其敞开心扉,打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新的希望。(二)构筑快乐学习情境要通过构筑快乐学习情境,减轻孩子的心理

11、负担,教师可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达思想的机会,锻炼其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加成功的体验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班级的“零头”,低人一等促使其喜爱学习,对自己更有信心。鼓励同学之间结成互帮互学对子,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能轻松愉悦地合作学习,探究知识。教师必须讲究提问艺术,尽量考虑到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其在课堂上出“洋相”,充分保护他们刚建立起的一点自尊。多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其学习动力。(三)鼓励性评价助其树立自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积极评价能够产生正面效应。对农民工子女来说,最在乎的是老师对他们的看法、评价。作为老师,不要吝啬你的鼓励性话语。当孩子做了好事、

12、有了进步时,不妨写一写热情洋溢的阶段性评语,亲切的话语给他们的信息是:老师也把我当成了“自己人”。孩子对新老师的畏惧感减弱了,同时也就增强了自信心。(四)组织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外来民工子女,因为心理障碍而导致性格欠缺、行为失常,学校、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磨练意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他们对社会对家庭的种种不满情绪。另外,教师也可安排本地学生与外来民工学生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朋友式的交流、关怀,通过这种结对子活动,能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针对他们经济困难等问题,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关爱活动。 结 论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仍

13、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国家和社会解决,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会给社会的进步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人关注,只要我们人人都多一份爱心,人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关爱社会,关爱教育,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体社会成员的重视下,我们的问题总有一天能够得到解决。参考文献: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王建民:中国流动人口,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3 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4 李玉学,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透视,政府法制,20065 陆炳炎:外来流动人口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