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订单农业.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823534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订单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订单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订单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订单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订单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订单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订单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订单农业风险及防控一、订单农业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所谓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客户(农产品购买者)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关系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照合同的规定,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的全过程。其实质就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是一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产销模式。中国的订单农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理论上讲,订单农业是一种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模式。它通过订单,将分散的小农户与大

2、市场联接起来,解决了农户对销路的后顾之忧,同时企业帮其分担了因农业生产周期长而产生的远期价格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来源,订单农业将众多而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为其提供生产原料,又因为是向农民直接购买,可以减少其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订单农业有以下几种形式:1、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2、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3、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 4、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 5、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济人、客商签订

3、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二、订单农业风险分析 订单农业在发达国家已经被验证是成功的。订单农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在美国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末,订单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以美国为例,早在1997年,美国国内的农作物和畜产品就有约三分之一是通过合同生产和交易的;2001年,肉猪总产量中的合同销售份额占到72%;活牛销售在集中上市期全部是通过合同来定价销售的;棉花和大米销售的30%以上采用合同销售;2002年时,美国79%的烤烟通过合同销售,至2003年几乎所有的烟草公司和烟叶经销商都与生产者签订了合同。但是被国际经验证明有效

4、的订单农业,在进入中国后却出现了水土不服,最大的问题就是履约难。调查显示,中国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仅20%。订单农业是一种远期交易,在合约期内,农产品价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多变,若在到期履约时价格波动大于预期,使履约的成本高于违约成本、或履约收益低于违约收益时,双方都会出现违约倾向: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户存在着把农产品转售给市场的强烈动机;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协议价格时,龙头企业则更倾向于违约从市场上收购。订单农业的远期价格风险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之所以唯中国违约率高,既有中国农业自身特点的原因,也有配套体系不完善的原因。虽然法律对于合同违约有明确的赔偿规定,但在中国分散的小农经济下,无论是农户

5、违约还是企业违约,另一方追究其法律责任时,都将面临较规模农业更为高昂的诉讼成本。同时,中国不具备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无法通过社会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制度对企业和农户加以约束。而且由于订单农业的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善,对于其远期价格风险缺乏避险渠道。在订单农业的交易主体中,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企业的实力都要强于农户。企业拥有健全的决策系统、组织系统、完善的市场营销系统以及与政府及其官员打交道的能力,这令企业在与农户的交易中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在利益驱使下部分企业强势违约,或者制造市场垄断,将风险推向农民、攫取高额利润。三、防范农业订单风险的新思路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产生农业订单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行业

6、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强,农村金融体系薄弱,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所致,体现在缺乏农业保险机制、缺乏农产品定价机制、缺乏农业企业信贷机制。为防范农业订单风险、促进订单农业持续发展使企业、农户达到双赢,我们需要创新思路和办法。1、设立“农业订单风险保险”,抵御自然灾害对订单农业的影响国家早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因此,设立“农业订单风险保险”,利用农户与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来进行投保,农户与企业都向保险机构交纳一定数量的投保金,在出现自然灾害,导

7、致无法履行订单合约时,农户和企业均可持有订单合同和保险合同到相应的保险机构办理保险赔付。这样一方面对签订订单的农户和企业双方给予了基本利益保障,使其免受灾害影响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全面实施农业保险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2、充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对订单农业的影响在推进订单农业过程中,企业与农户之间常常会发生在市场价格波动时双方都不愿意履约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双方的经营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缺陷。而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市场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回避风险,也可以为订单农业的顺利运行提供载体。首先,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可为订单农业提供合理化的参考价格。期货市场存在众多交易者,

8、期货价格能够集中反映出较为真实的供求关系及未来变化的趋势。它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预期性,另一方面,期货价格对各种价格因素反应极为灵敏。其次,期货市场作为风险转移与风险再分配市场,集中了众多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巨大的风险可以在大量的市场参与者间进行重新分配。同时,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使参与交易的每一方都要达到一个最低信用水平,这就保证了交易双方都不存在违约风险。可见对于那些对彼此信誉水平都没有充分信心的远期交易者来说,选择期货交易作为一种避险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3、应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订单农业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一盘散沙似的小农户面对收购企业缺乏话语权。而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推广农业合作社。在“公司+农户”订单农业模式中嵌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与企业交易时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分享高额收益。但是中国农村合作社自2007年农业部下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后,才开始迈向发展。而美国的订单农业中,农业协会是农户的利益代表,它相当于中国的农民合作社相似,具有单个农户所没有的力量,代表农户与公司进行谈判,在确定订单农产品价格及其他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