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82027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基本知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一、主要内容:1、 建筑及其基本要素;2、 建筑的分类、分级;3、 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4、 建筑设计的依据;5、 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二、要求及重点:掌握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分类及分级,熟知我国建筑方针,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及依据。掌握组合体的结合方式;三、教学方式:利用模型、教具、例题,使学生掌握并能综合运用。第五章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5.1 建筑及其基本要素 一、建筑及其基本要素 1、建筑 建筑物 构筑物2、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二、我国的建筑方针 1、建国初期: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2、1986年:全面贯彻适用、安全

2、、经济、美观 5.2 建筑物的分类和分级一、按使用性质分 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住宅、宿舍、公寓 公共建筑:办公、商业、医疗 工业建筑 农业建筑:温室、粮仓、饲养场、养殖场 二、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 砖木结构建筑砌体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结构建筑三、按建筑层数或总高度分 1、住宅建筑 13层为低层 46层为多层 79层为中高层 10层及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 :超过24m,为高层。 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3、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其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四、按建筑物的规模分 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五、按施工方法分现浇现砌式预制装

3、配式部分现浇现砌、部分装配式 六、建筑物的等级 耐久年限 耐火等级1、耐久年限 :安全使用的年限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L37-87)中对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也作了规定: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2、耐火等级 (1)影响因素:房屋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2)耐火极限 :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 (3)材料的燃烧性能 燃烧材料: 难燃烧材料 非燃烧材料 多

4、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5.3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一、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1、 项目建议书阶段2、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3、 设计工作阶段4、 建设准备阶段5、 建设实施阶段6、 生产准备阶段 7、 竣工验收阶段二、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 建筑师 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 结构工程师 结构施工图 设备设计 设备工程师 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照明施工图 三、建筑设计的程序和设计阶段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落实设计任务熟悉设计任务书 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1)气象资料,即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以及冻土深度等;(2)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资料,即基地地形标高,土

5、壤种类及承载力、地下水位以及地震烈度等;(3)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即基地底下的给水、排水、电缆等管线布置,基地上的架空线等供电线路情况;(4)设计项目的有关定额指标,即国家或所在省市地区有关设计项目的定额指标,例如学校教室的面积定额,学生宿舍的面积定额,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标。设计前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深入了解使用单位对建筑物使用的具体要求,认真调查同类已有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对所设计建筑的使用要求,做到“胸中有数”。(2)了解所在地区建筑材料供应的品种、规格、价格等情况,了解预制混凝土制品以及门窗的种类和规格,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价格以及采用的可能性。结合建筑

6、使用要求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了解并分析不同结构方案的选型,当地施工技术和起重、运输等设备条件。(3)进行现场踏勘,深入了解基地和周围环境的现状及历史沿革,包括基地的地形、方位、面积和形状等条件,以及基地周围原有建筑、道路、绿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总平面布局的可能性。(4)了解当地传统建筑设计布局、创作经验和生活习惯,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以资借鉴,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建筑形象。2、建筑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的比较、择优 (2)初步设计阶段 :提出设计方案,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

7、计的依据。 初步设计的图纸和设计文件有: 建筑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及主要剖面图、立面图 说明书 建筑概算书 根据设计任务的需要,可能附建筑透视图或建筑模型 (2)技术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建筑设计各工种之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设计的图纸和设计文件,要求建筑工种的图纸标明与技术工种有关的详细尺寸,并编制建筑部分的技术说明书,结构工种应有建筑结构布置方案图,并附初步计算说明,设备工种也提供相应的设备图纸及说明书。(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及设计文件有:建筑总平面 各层建筑平面,各个立面及必要的剖面 建筑构造节点详图 各种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 建筑、结构及设备等说明书结构

8、及设备的计算书 工程预算书 5.4 建筑设计的依据一、空间尺度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中等人体地区(长江三角洲) 1670mm 1560mm 较高人体地区 1690mm 较低人体地区 1630mm(冀、鲁、辽) 1580mm (四川) 1530mm 2、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 二、自然环境的影响1、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 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为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表示。 玫瑰图上所表示的吹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 。2、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3、水文条件三、

9、国家和地区规范、规程等的规定1、建筑设计规范、规程、通则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基本模数 扩大模数 :基本模数的倍数 导出模数 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倍数(1)基本模数 :M 1M =100mm (2)扩大模数 :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 (3)分模数 :1/2M(50mm)、1/5M(20mm)、1/10M(10mm) (4)模数数列 :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基本模数 水平基本模数 :1M至20M 主要应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竖向基本模数:1

10、M至36M 主要应用于建筑的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水平扩大模数: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扩大模数 窗洞口尺寸。 竖向扩大模数: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和门窗洞口尺寸。分模数:主要应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和构配件的断面尺寸。 四、构件有关的尺寸 1、标志尺寸: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面、定位面或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开间、柱距、进深、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有关设备界限之间的尺寸。2、构造尺寸: 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减去缝隙或加上支承长度为构造尺寸。3、

11、实际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后的实际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4、技术尺寸:技术尺寸是建筑功能、工艺技术和结构条件在经济上处于最优状态下所允许采用的最小尺寸数值(通常是指建筑构配件的截面或厚度)。五、 必须了解的专业名词 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3、横向轴线: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 4、纵向轴线: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 5、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距。 6、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距。7、层高:指层间高度。 8、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 9、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10、建筑面

12、积:单位为。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11、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12、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13、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所占的面积。5.5 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一、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2、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3、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4、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5、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6、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7、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8、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9、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抗震、防火、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10、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二、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1、建筑基地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2、建筑突出物三、建筑总平面的要求1、 建筑布局和间距 2、 通路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