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策略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采用标准成本,主要还是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应比以往更加关注成本管理,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本文从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了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策略,利用ERP强大的信息平台,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应用于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将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重点是举例讲述了如何建立ERP的标准成本平台,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法
2、分配间接费用,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结合应用将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持,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目 录第一章引言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41.3本文的成本管理策略5第二章成本管理经历的几个阶段52.1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变52.2成本管理经历的四个阶段6第三章市场竞争对成本管理的要求73.1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73.2市场竞争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的挑战83.2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11第四章国内制造业采取何种成本管理方式提高竞争优势134.1引进ERP成本管理平台,提升成本管理134.2 ERP信息平台下的标准成本管理144.2.
3、1 ERP中标准成本的基础数据144.2.2 ERP产品标准成本的计算174.2.3 ERP信息平台下的标准成本的优点204.3细化成本动因,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分配间接费用204.3.1作业成本法细分间接费用,有效的分析和降低产品成本204.3.2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的具体应用214.3.3通过有效的作业管理降低产品成本234.4逐渐向战略成本管理过渡24结束语25第一章 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从50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有人称为后工业时代或突变时代)。进入50年代后,顾客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从而使企
4、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1)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基本消费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社会已从对生活“数量”的需要转向对生活“质量”的需要,需求发生了多样化的转变。(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和加速了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生产了许多属于“创造需要”性的产品,同时,也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3)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既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4)社会、政府和顾客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垄断行为、环境污染等,引起了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不满,从而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并提出了许多对
5、企业的限制。(5)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这些特点,使企业外部成为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企业面临着许多生死攸关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战略等战略管理势在必行。随着管理观念的变化,许多新的管理技术出现了,如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正是由于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战略管理就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
6、该企业创造它的成本。价值是客户愿意为其所需要的东西所付的价款。超额价值来自于以低于竞争厂商的价格而提供同等的受益,或提供的非同一般的受益足以抵消其高价而有余。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标新立异)。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做出抉择,即企业要就争取哪一种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做出选择。“万事都要领先,事事都要每人满意”的想法只会造成战略上的平庸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个企业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上述变化,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成本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成本管理专家和学者必然面对这样的事实:(1)战略管理要求获得
7、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资料,如果成本管理者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则生产主管、营销经理就会去扩展自己获得的信息系统,如果这样,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混乱。一个组织只能有一个成本信息系统。(2)在新的管理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如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对象等)显露无疑,要改变这些缺陷,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StratehicCostManagement,SCM)。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8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美国学者迈克尔
8、。波特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书中列专章探讨“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成本对于别具一格战略也极为重要,因为别具一格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除非由此而得的溢价超过别具一格的成本,否则别具一格者就不能取得出色的业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成本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战略计划都把建立“成本领先”(costleadership)或“成本削减”(costreduction)作为目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那么,它只要能使价格相等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当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
9、高收益。然而,一个在成本上领先地位的企业也不能忽视产品的别具一格,一旦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产品在客户眼里不被看作是与其他厂商的产品不相上下或可被接受时,该企业就不得不削减价格,使其售价低于竞争者,以增加销售额。这就可能抵消了它有利的成本地位所带来的好处。在波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J.K.shank等)的专著,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日本学者又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推广到企业界。不难看出,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体系自身缺陷、
10、自身变革的需要。与战略成本管理相比较,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追求目标。成本管理为财务管理服务,传统成本管理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能够促使企业讲求核算、加强管理,但利润最大化不仅未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关注点风险。其结果是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削弱企业长远发展能力。当今,股东财富最大化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追逐目标,传统成本管理的短期效益性暴露无疑。2.传统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而对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
11、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必须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3.未能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把重点放在制定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竞争者无法比拟的产品特征、售后服务等)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4.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
12、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相对忽视。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而言,通过了解整个行业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既包括生产过程又包括研究开发与设计,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应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合作。5.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了有形的成本动因,而忽视了无形的成本动因。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中,像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产品的研究开发、市场开拓、内部结构调整等都与成本管理无多少关联。但事实上,一些有形的成本项目往往并不是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而一些
13、传统成本管理未能考虑的因素,如企业的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性等因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动因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要强调从战略上予以综合考虑。6.传统成本管理由于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管理系统,而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使得成本管理还局限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狭义范畴,最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另外,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注重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如及时交货次数、顾客投诉次数等数据,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的信息。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计划、成
14、本核算体系和编制报表方法;同时在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向市场经济过渡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性发展,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正在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开始推行标准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变动成本法,企业成本管理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即使成本管理,也主要是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不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上做文章。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所面临界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
15、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科技发达为特征的新竞争环境的要求下,在经济一体化席卷全球的21世纪,中国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本文从研究成本管理发展的历程入手,结合中国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新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通过对国内外公司成本管理实践的分析,得出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策略。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分别对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比较多。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传统标准成本制度主要产生于
1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下,“科学管理”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许多简单的工序,然后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来制定各工序的标准。在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二十世纪30世纪年代末4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1941年会计论坛杂志以及其编著的会计师词典等论文和著作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基本思想。70年代之后,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美国的斯托布斯1971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出版的服务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对作业会计进一步研究,对成本计算对象“作业特性”进行了解释。直到80年代中期由库珀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对作业成本计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