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81580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英语超音段特征 【摘要】随着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需求日益增长,使用的场合逐渐增多,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几乎在国际上通行的语言。而对英语中的超音段特征研究一直是外语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从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学家Bloomfield就已经开始对“次音位”进行了探讨(Bloomfield,1933), 后来Crystal(1997),Guesshoven(2004)等人对超音段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超音段特征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关注度都是与日俱增的。 【关键词】超音段特征 语调 重音 一、超音段特征 超音段特征又称为韵律特征,是指除了元音辅音之外包括音高、音强、音长等特征。

2、语调(tone)、重音(stress)和节奏(rhyme )为超音段特征的主要几个方面。口语中的发音特点不应该被单纯地认为是不相关联的各个部分,而应该是指韵律特征,非区域性特征以及超音段特征。与以元音和辅音为主的音段特征不同,超音段特征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占据着不可或许的地位。 推荐精选二、语调 与汉语不同,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有音高变化,在音节或单词中的音高变化称之为声调,而在句子当中的音高变化体现为语调。Halliday将英语语调分为五种简单式语调和两种复式语调,Palmer和Kingdon将英语语句的语调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调核(nucleus)、调冠(prehead)、调头(head

3、)、调身(body)和调尾(tail)。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意义不同,所以很多学者从语调的功能性出发来研究中国学者语调的掌握情况。语调的主要功能有强调功能,信息功能,语法功能和交际功能。不同的语调能够表达说话者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人们通过正确把握语调的功能来达到交际目的。例如:(1)He drives?K to Japan. 强调的是他开往的方向是日本。(2)He?Kdrives to Japan.强调的是他去日本的方式,是开车去。(3)?KHe drives to Japan.强调的是“他”开车去日本而不是别人。 三、重音 Roach(2000)从认知的角度对重音进行研究,认为所有的重读音节都有一

4、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突显,重读音节之所以被认作是重音是因为它们比非重读音节更加突显。有四个不同的因素对音节凸显非常重要那就是响度,音长,音高和音质。Gimson(2001)从突显的四个方面解释了重音:主重音,标注于一个词或话语中最后一个主要的音高变化;次重音,标注于一个词或者话语中非最后音高变化;一个小的突显产生于一个完全原因的出现并且不包括音高变化;无突显音节包括没有音高变化并且没有 i, u, ? 中任何一个元音。重音主要是由音高(pitch)、音长(length)、音强(loudness)和音质(quality)几个部分组成。在英语中拿词重音为例,重音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词性也不一样,例如

5、object ?唬?bd?ekt重音在前面时作为名词表示物体,作为动词时重音放在后面?唬?b?d?ekt表示反对。 推荐精选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英语学习者目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在语音和语法层面,而对于超音段层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所谓的“中国式”发音,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够成功的达到交际目的。一方面英语本族者在交流中会有明显的轻重缓急的变化,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说话方式和节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对学习外国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掌握超音段特征是学好说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在语音教学方面应对弱读,连音,等发音技巧

6、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结合音段和超音段两个方面辅助语音教学,使英语学习者更快地掌握第二门语言。 推荐精选参考文献: 1Bloomfield,L.LanguageM.London:Allen Unwin.(1933). 2Crystal,D.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 and phoetics 6th editionM.(2009). 3Gimson,A.C.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6th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 4Guesshoven,C.The phonology of tone and inton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5Halliday,M.A.K.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M.Mouton.(1967). 6Kingdon.R.The Groundwork of English StressM.London:Longman.(1958). 7Palmer.H.E.English Intonation with Systematic ExercisesM.Cambridge:Heffer.(1922). 8Peter Roach.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