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80402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4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一、实验目的1.知识目标(1)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脑的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2.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2、”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3.教学策略学生探究性实验,合作性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三、学习资源1.学生准备小组搜集鱼类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资料,交流汇总。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评价表。3.实验材料准备 鲫鱼(每小组一条),水槽,解剖盘,细绳,硬纸板,夹子,纱布,放大镜,长滴管,红墨水。四、学习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导入(4分钟)视频播放水中自由自在的鱼类 教师引述1如果把小兔子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2那么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呢?学生讲述1小兔子会死亡2学生1:鱼在水中运动主要靠鱼鳍;学生

3、2:鱼有鳃,所以可以在水中呼吸;学生3: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学生4:鱼的体形是流线形;鱼体内有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比让学会直观体验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为实验的探究打下伏笔。 探究一:鲫鱼的外部形态(6分钟)教师讲述看来大家平时的观察很仔细,今天我们把鲫鱼请进了课堂,让我们一起以鲫鱼为代表,探究一下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你们的新朋友,看看它在外形有哪些特点?教师归纳 1.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2.体形纺锤形,适于在水中游泳。3.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泳。4.运动器官是鳍。5.用鳃呼吸。6.侧线感知水流的变化,使鱼准确改变游泳

4、方向。学生观察(看、摸)学生分组讨论观 察内 容观察结论与水中生活的关系体 形纺锤形减少阻力体 色背深腹浅不易被发现体 表特 点1.鳞片2.黏滑3.鱼鳍保护、减小水的阻力、游泳体侧有何结构侧线感觉器官直观的接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鲫鱼的外部形态。同时边观察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实践相统一。 探究二:鳍在鱼水中生活的作用(30分钟)教师讲授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鱼在水中躲避敌害和寻找食物都离不开鱼鳍。活动一1观察鱼鳍,你能说出鱼有哪些鳍吗?2通过观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哪种鳍使鱼产生前进的动力?哪种鳍使鱼保持平衡?哪种鳍决定鱼的运动方向?)学生观察回答胸鳍、腹鳍、背鳍、臀

5、鳍和尾鳍提出问题小组1:鱼失去鳍后还能游泳吗?小组2:鱼的尾鳍与运动的方向有关吗?小组3: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什么作用呢?小组4:鱼的尾巴捆住后,会不会影响鱼的游泳的速度?小组5:观察鱼的运动中鳍的变化,从直观的现象中获得感悟,从而作出假设引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活动二教师设疑各种鳍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再来认真地观察鱼的运动,注意鲫鱼在前进、转弯、静止时各种鳍的动作,并根据你们做出的假设来设定实验,说明鳍在运动中的作用。教师点评各小组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两个小组可共同探究同一个问题,进行组间的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实验设计的最为合理。教师巡视指导1. 组1科学的探究需要具有实践精神哦

6、,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让你动手的机会;组2实验中既要大胆也需细心沉稳哦;组4动手能力强,但你们欠缺的是方法,可以尝试用双手去抓鱼的中间呢?组5科学的探究需要相互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2.组1分工合作,一个绑纱布另一个按住鱼,还有一个用绳子将纱布裹好哦。哪种绑的效果好呢?自己选择方法尝试哦!一定要配合好。组2你们的创新意识太强了。组3重新尝试绑一下就更好了。组4配合的相当不错。组5每个人多动动脑,你们会想出一个好办法的。组6为什么用两条鱼呢?3组1绑时用绑布粘水,及时保持鱼体的湿润;组2重新绑紧4.记录要遵循客观实际。归纳展示小组记录问题探究实验时,为什么要留下一条正常的鱼?为什么要对鱼鳍分别固定?在

7、固定鱼鳍后,为什么要静置12分钟才正式记录现象?剪掉鱼鳍的方法又快又简单,为什么在实验中不提倡这样做?放映鱼在失去各种鳍的情况下的电影片段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作出假设小组1:尾鳍使鱼产生前进的动力小组2:胸、腹鳍使鱼体保持平衡小组3:尾鳍决定鱼运动的方向小组4:制定计划方案1:分别用细绳绑住鱼的各个鳍,观察鱼的运动。方案2:取几条鱼,分别剪去不同的鱼鳍进行观察。方案3:用纱布绑住鱼鳍。方案4:用夹子夹住鱼鳍。方案5:用硬纸板(各个小组一致取消了方案2)实施实验操作步骤(预测)1.将一条鱼取出放在解剖盘里。(组1没人动手去抓鱼;组2整组将鱼弄翻到地上;组3很熟练的拿出鱼;组4老是抓不住鱼,从手中滑

8、走;组5闹成一片抢着去抓鱼)2分组绑住鱼的不同的鱼鳍。 (组1用纱布绑鱼的背鳍的时候鱼乱动,按不住;组2用硬纸板夹住尾鳍,再用夹子夹住。组3用纱布绑胸鳍时,绑得太松;组4用纱布裹起鱼的尾鳍;组5不知道怎么绑组6两条鱼都绑起来)3放回水中观察鱼的运动状态。(组1鱼在解剖盘中时间太长,生命力减小;组2鱼在水中运动时将纱布弄散开了) 4. 和另外一条正常的鱼做比较,做好记录。探究对象实 验现 象分 析胸鳍不协调,身体不稳定,数秒后侧翻在鱼缸中调节身体平衡腹鳍运动也不协调,身体不稳定,向一侧倾斜调节身体平衡背臀鳍不协调,但是仍然能缓慢游动协调运动尾鳍鱼不能转弯,只能直着游动控制运动方向 学生思考、回答

9、 做对照,便于分别对比探究。 使鱼适应一下,更好地展示失去鱼鳍后的运动。 珍爱每一个生命。 观看影片,认同自己的结论促进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的点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纠正和完善。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相互展示的能力。学生亲身经历,在分工合作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从现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象转化为知识。体验严谨科学的探究过程。表格的记录方式更加具有条理和可对比性。知识提

10、升,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认同自我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提问你能总结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吗?看哪一小组归纳的最具体。教师引述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很多,如我们常见的河蚌,它是如何适应水中的生活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学生思考、回答1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2体形纺锤形,适于在水中游泳。3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泳。4运动器官是鳍,胸鳍和腹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平衡,尾鳍能够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5用鳃呼吸。6侧线感知水流的变化,使鱼准确改变游泳方向。及时巩固,加深印象。提高学生自我成就感。五、设计反思本实验课以探究性实验学习为主线,在探究实验中首先给以学生探究情

11、境:“如果将兔子放入水中也会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吗”,然后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实验材料鲫鱼,进而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在探究“鱼鳍在鲫鱼水中生活的作用”过程中,遵循“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讨论交流”的思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小组分工合作为基础,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共同研制探究方案,实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探究性实验,同时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认同自我,体验到爱护生物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附:学生实验评价表: 小组 时间 步骤操 作 要 求评 分 标 准分值得分备注1检查实验用品根据实验要求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1分)12观察鲫鱼的外形表格完成(3)33探究鱼鳍的作用A、用硬纸板将鱼鳍绑住(2分)2B、捆绑是否结实(1分)1C、固定鱼鳍后静置1-2分钟后记录现象(1分)1D、两条鱼商交替实验(1分)1E、小组分工协作(1分)1F、实验结论(1分)14整 理将鱼还原放回水中,桌面整理干净。(1分)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