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禅诗欣赏.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80250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禅诗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典禅诗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典禅诗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典禅诗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典禅诗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禅诗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禅诗欣赏.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禅诗欣赏五言禅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打鼓

2、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

3、如未休,何人不雕伪?七言禅诗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

4、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5、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

6、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

7、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四蛇同箧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

8、。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蚌含玄兔旨何深,体用明来绝古今。雪曲唱高和还寡,不知何处是知音?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吾本来兹土,传法救

9、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确实如达摩大师的这首传法偈所说,自从达摩大师从印度来到这充满大乘根器的震旦大地,经过辗转相传后,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五朵绚丽的花,这就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后来临济宗又派生出杨岐派、黄龙派。 五家七宗的禅诗创作,璀璨夺目,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章所探讨的,则是在五家七宗之前的几首最重要的禅诗。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的主要开创人,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使得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直至今日,还绵绵不绝。慧能的最著名的禅诗是“菩提本无树”,这首禅偈在中国流传广远,妇孺皆知。而这首禅

10、偈又是与神秀的禅偈联系在一起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拂拭”,喻佛法修持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修持者必须不断地拂拭心灵的尘垢,才能获得澄明的觉悟之心。“尘埃”喻指世俗情念对佛性的侵害与干扰。在这首偈子中,神秀提醒修行者,必须长期地、不间断

11、地除恶、修心,渐渐地成就正果,这与南宗顿悟成佛的指趣相去甚远。在神秀作偈的次日,慧能也针锋相对作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指出,自古以来,人的本心本性,原本就是清净无染的,原本就是不生不灭的,原本就具足了一切。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在这首偈子中,慧能大胆地简化了佛教修持的繁琐哲学,将修持者从人格神与智性思辨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慧能为中国禅宗从理论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条超尘脱俗的捷径,开创了一代宗风。这两偈子是南宗的宣言书,成为南北分野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禅宗以诗寓禅的起源。从此之后,中国禅僧们的创作渐渐多了起来,妙语似锦绣,千偈如翻水,禅宗诗歌蔚成风气

12、,形成了中国禅林诗苑的瑰美景观。二、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永嘉玄觉是慧能的嫡传弟子,虽然只在曹溪停留了“一宿”,却是明心见性的觉悟者,所以有“一宿觉”的美称。他的证道歌是禅门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是禅宗诗歌的宏篇巨制,几近三百行,一千八百七十六字,就篇幅来说,堪称全唐诗之最。证道歌,顾名思义,是明心见性的证悟者,所抒发的正知正见。永嘉玄觉为了避免后学解行错谬,慈悲地标示出解脱的道路。它包蕴深厚,有佛教哲理,有禅悟体验,有求道要诀。以下主要参考耕云先生的不二法门证道歌浅释中的相关文字,作一简释。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摒绝世间俗学,离绝出世间圣解,不以有为

13、法修持至道,无心合道的“闲道人”,无妄想可断,无真理可求。当他彻见了本来面目之时,不但根尘情识皆是佛性,连这个虚幻不实的色身,也成了常住不坏的法身。正可谓“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是为实性。”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当回归于生命的本源,则除了澄明圆满的本心之外,别无一物可得。这澄明圆满的本心,就是本源自性,就是纯真的佛性。障蔽本心的色、受、想、行、识五种阴霾,原本不有,当体是空。由五阴派生出的贪、嗔、痴三毒,也不过偈缘生缘灭的水上泡沫一样,虽有而不实,倏起倏灭。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彻见宇宙实相,顿断无始无

14、明,则我空法亦空。前尘往事,顿如梦觉;无间地狱,全成净土。永嘉大师唯恐浅见生疑不信,发下誓说:如果用虚假的言语来欺瞒众生,等于自食无量劫数拔舌地狱的苦果。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禅宗是“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的顿悟法门。明心见性,顿悟本心,便是证得了“如来禅”,便圆满地具备了六度万行的河沙功德。“前尘缘影”,执着于虚幻的表象,如梦的人生就会轮回于六道,一旦获得了生命的觉醒,则大千世界,如沤生沤灭。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彻见本源之时,身心世界尚不可得,更无罪福、损益可言。过去尘镜没有揩磨,被客尘烦恼所覆盖

15、,以致于不能焕显其本有的光明。如今垢尽光现,鉴照分明,就不妨解剖分析,弄个清清楚楚了。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谁能于内不起思念,对外不生感受?果真如此,则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跟活的人一样了。如果抑念求无念,便是沉空守寂的二乘;自闭求无生,乃是灰心灭智的外道。无生是就体上讲,无不生是从相上讲。真正的无生,能生起一切万法。如果将无念无生片面理解一念不起,那么不妨找个木头人来问一问,看看它什么时候能修成佛道。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空掉这个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肉体,不要过于执着这具臭皮囊,且随缘任运,饥餐困眠。彻底明见诸行无常,一切皆空,便是生命的圆满觉醒,也是佛的圆觉智慧。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之所以斩钉截铁地这样明明白白地宣说,是为了彰显最上一乘的真实法门。偏偏有一些焦芽败种之人,不肯信受,以私心卜度圣智,对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妄加评谤,肆意攻讦。殊不知直截了当地穷溯万法根源,洞悉法界的实相,是佛所印证的。如果着相求法,舍本逐末,则是我不愿做的事。摩尼珠,人不识,如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