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79746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经典诗文营造班级文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经典诗文 营造班级文化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策略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让学生接受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学生口语的发展,增强记忆力、创造力,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本学期,我们将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专题形式,初步营造探索班级文化的思路。一、主要途径1.创设环境,凸显班级文化。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环

2、境的创设中我们应注重凸显古典文化的特质:走廊中,所有的墙面将采用古诗、装饰画等宣传栏来营造古典书香氛围,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教室里布置“特色角”:“古诗赏析”专栏定期更换,成为学生诵读吟唱的好地方;在“图书角”投放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让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班级主题活动中,播放一些古典诗词磁带、碟片。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听录音,一起读古诗,一起唱歌曲,一起做动作,还把古诗教学渗透于其它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2.精选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古诗文,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诗情画意。但这些内容

3、并不是都适合学生的学习。因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作品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通常我们会以以下的依据来选择相关的作品。(1)选择有关季节的作品如:春天有春晓咏柳清明村居;夏天有江南池上;秋天有静夜思枫桥夜泊.秋浦歌;冬天有梅花江雪等,这些音韵优美、意境美妙的作品,使学生仿佛欣赏到了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了审美能力。(2)选择富有童趣的作品。童趣的内容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记住了有趣之处,往往就理解了作品。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

4、的四句却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顽童,描述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情节。一望二三里咏鹅语义浅显、用字自然,学生容易接受,我们启发学生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用他们的语言去询问,用他们的想象去丰富挖掘古诗的内在寓意,使活动增添了几分生动有趣。(3)选择言之有物的作品。景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诵读起来让他们感到言之有物。如咏柳是一首描写柳树的诗,我们事先带学生观察柳树发芽吐叶景象。近看尖尖的叶,远看轻绿飘动,通过观察,学生对柳树的颜色,柳叶的形状,柳枝的特点都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再采用图画欣赏和形象解释方法让学生愉悦的感受到了诗歌凝练和拟人的语言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使他们接受理解了

5、古诗文,从中激发美好的情感。(4)选择有教育性的作品:重拾古诗是因为它蕴涵着智慧和哲理,教育性也是作品选择的重要要素。如:在开学初我们就选择了悯农,让他们把感受转移到行动中,发现学生有不好的习惯时,用诗词概括行为,使他们把学过道理的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再如登鹳雀楼等具有教育意义和启蒙知识的作品,深得学生喜爱,使学生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启蒙道理。二、利用多种载体,拓展活动形式。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古诗诵读活动,切不可忽视他们的兴趣、经验和能力,不能采用呆板单一的模式进行学习,而应将单向的语言知识的传输变为互动的多通道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古诗诵读活动中有情、

6、有趣、有感受、有共鸣,不仅得到中华古老文化的熏陶,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1、快乐诵读:诵读是学习古诗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学生节奏韵律感。如:在特色活动展示中我们就采用了多种诵读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读的积极性: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男女学生对读,接句诵读,接字诵读、看诗句文字读,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到诵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2、艺术感染:古诗文与古典民乐、绘画相结合,声音、画面、音乐相互交融、相辅相承,使学生情感经验激活、审美能力提高,如在学习梅花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民乐,感受想象后再欣赏梅花傲立雪中的画面,在音

7、乐旋律中学习欣赏诗词、跟诵、朗读,把诗歌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演唱。再如:学习咏柳时配上黄梅戏选段让学生了解戏曲文化,最后在课余时间画一画。不仅诗歌的情感音韵、意义自然被学生接受理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3情境表演:在学习古诗时,我还让学生用动作表情来体验作品。如学习枫桥夜泊,让学生三人合作划动孤舟、倾听钟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情;在学习咏鹅中,让学生化做水草、白鹅听着音乐在池中嬉戏玩耍,使学生在情景中诵读,投入其中。4古诗文表演:抓住契机,结合节日,公开活动等时机,让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如班级定期开展的“古诗唱颂会”,“唐诗大王擂台赛”评比,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古诗表演”等,让学生每次都有一种新的感受。5亲子共读:为了使学生古诗文的经验更为广泛,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网站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努力取得家长配合,构建家庭学习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