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符号对照.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78314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符号对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测绘符号对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测绘符号对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测绘符号对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测绘符号对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绘符号对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符号对照.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GPS 接收机标称的固定误差;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B-GPS 接收机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隧道开挖面宽度;b电磁波测距仪器标称的比例误差系数;C照准差;D电磁波测距边长度、GPS-RTK 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送变电线路档距;D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DH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DP测线的水平距离;D0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d-GPS 网相邻点间的距离、灌注桩的桩径;DS05、DS1、DS3一水准仪型号;f方位角闭合差;H水深、建(构)筑物的高度、安装测量管道垂直部分长度、桥梁索塔高度、隧道埋深;Hm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Hp测区的平均高程;h高差、建筑施工

2、的沉井高度、地下管线的埋深、隧道高度;hd基本等高距;hm 一一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i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K大气折光系数;L水准测段或路线长度、天车或起重机轨道长度、桥的总长、桥的跨径、隧道两开挖洞口间长度、监测体或监测断面距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前后距离;l 测点至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桥梁所跨越的江(河流、峡谷)的宽度;M测图比例尺分母、中误差;Mw高差全中误差;M高差偶然中误差;M中误差;mD测距中误差;mH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平面位置中误差;mV地下管线重复探查的埋深中误差;m方位角中误差;m测角中误差;N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个数;n测站数、测段数、边数、基线数、三角形个

3、数、建筑物结构的跨数;P测量的权;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A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Rm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S边长、斜距、两相邻细部点间的距离、转点桩至中桩的距离;T边长相对中误差分母;W闭合差;Wx、Wy、Wz坐标分量闭合差;Wf、Wg、Wj、Wb分别为方位角条件、固定角条件、角-极条件、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差;ym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垂直角、地面倾角、比例系数;h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1、2测站点1 向照准点2 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d长度较差;H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埋深较差;S复查点位与原点位间的平面位置偏差;a补偿式自动安

4、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单位权中误差;基线长度中误差、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值。作业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 测区的控制点成果及GPS 测量资料。2 测区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的参数,包括:参考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纵、横坐标的加常数,投影面正常高,平均高程异常等。3 WGS-84 坐标系与测区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及WGS-84 坐标系的大地高基准与测区的地方高程基准的转换参数。5311 转换关系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准转换,可采用重合点求定参数(七参数或三参数)的方法进行。2 坐标转换参数和高程转换参数的确定宜分别进行;坐标转换位置基准应一致,重合点的个数不少于4 个,且应分布在测区的周

5、边和中部;高程转换可采用拟合高程测量的方法,按本规范44 节的有关规定执行。3 坐标转换参数也可直接应用测区GPS 网二维约束平差所计算的参数。4 对于面积较大的测区,需要分区求解转换参数时,相邻分区应不少于2 个重合点。5 转换参数宜采取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再进行优选。5312 转换参数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转换参数的应用,不应超越原转换参数的计算所覆盖的范围,且输入参考站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应与求取平面和高程转换参数(或似大地水准面)时所使用的原GPS 网的空间直角坐标成果相同,否则,应重新求取转换参数。2 使用前,应对转换参数的精度、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实测检查。检查点应分布在测区的

6、中部和边缘。检测结果,平面较差不应大于5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30 D mm(D 为参考站到检查点的距离,单位为km);超限时,应分析原因并重新建立转换关系。3 对于地形趋势变化明显的大面积测区,应绘制高程异常等值线图,分析高程异常的变化趋势是否同测区的地形变化相一致。当局部差异较大时,应加强检查,超限时,应进一步精确求定高程拟合方程。5313 参考站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测区面积、地形地貌和数据链的通信覆盖范围,均,匀布设参考站。2 参考站站点的地势应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的障碍物和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3 参考站的有效作业半径,不应超过10km。

7、5314 参考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收机天线应精确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lmm。2 正确连接天线电缆、电源电缆和通信电缆等;接收机天线与电台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3 正确输入参考站的相关数据,包括:点名、坐标、高程、天线高、基准参数、坐标高程转换参数等。4 电台频率的选择,不应与作业区其他无线电通信频率相冲突。355315 流动站的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 个,PDOP 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2 正确的设置和选择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和数据链的通信频率等,其设置应与参考站相一致。3 流动站的初

8、始化,应在比较开阔的地点进行。4 作业前,宜检测2 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5 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按本节536 条执行。6 作业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7 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检查。8 每日观测结束,应及时转存测量数据至计算机并做好数据备份。5316 分区作业时,各应测出界线外图上5mm。5317 不同参考站作业时,流动站应检测一定数量的地物重合点。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6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5318 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

9、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测错漏数据一般地区地形测图561 一般地区宜采用全站仪或GPS-RTK 测图,也可采用平板测图。562 各类建(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居民区可根据测图比例尺大小或用图需要,对测绘内容和取舍范围适当加以综合。临时性建筑可不测。建(构)筑物宜用其外轮廓表示,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当建(构)筑物轮廓凸凹部分在1:500 比例尺图上小于lmm 或在其他比例尺图上小于05mm 时,可用直线连接。563 独立性地物的测绘,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564 管线转角部分,均应实测。线路密集部分或居民

10、区的低压电力线和通信线,可选择主干线测绘;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择其主要表示。565 交通及附属设施,均应按实际形状测绘。铁路应测注轨面高程,在曲线段应测注内轨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1:2000 及1:5000 比例尺地形图,可适当舍去车站范围内的附属设施。小路可选择测绘。566 水系及附属设施,宜按实际形状测绘。水渠应测注渠顶边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lmm 时,可用单线表示。567 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他地貌,

11、可用相应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568 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农业用地的测绘按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等进行区分,并配置相应符号。2 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只绘线状地物符号。3 梯田坎的坡面投影宽度在地形图上大于2mm 时,应实测坡脚;小于2mm 时,可量注比高。当两坎间距在l:500 比例尺地形图上小于10mm、在其他比例尺地形图上小于5mm 时或坎高小于基本等高距的12 时,可适当取舍。4 稻田应测出田间的代表性高程,当田埂宽在地形图上小于lmm 时,

12、可用单线表示。569 地形图上各种名称的注记,应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571 城镇建筑区宜采用全站仪测图,也可采用平板测图。572 各类的建(构)筑物、管线、交通等及其相应附属设施和独立性地物的测量,应按本章第562565 条执行。573 房屋、街巷的测量,对于1:500 和1;1000 比例尺地形图,应分别实测;对于l:2000 比例尺地形图,小于lm 宽的小巷,可适当合并;对于1;5000 比例尺地形图,小巷和院落连片的,可合并测绘。街区凸凹部分的取舍,可根据用图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574 各街区单元的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主要道路中心在图上42每

13、隔5cm 处和交叉、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各种管线的检修井,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的杆(塔),架空管线的固定支架,应测出位置并适当测注高程点。575 对于地下建(构)筑物,可只测量其出入口和地面通风口的位置和高程。576 小城镇的测绘,可按本规范56 节的要求执行。街巷的取舍,可按573 条的要求适当放宽。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581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宜采用全站仪测图。测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 或1:1000。582 建(构)筑物宜测量其主要细部坐标点及有关元素。细部坐标点的取舍,应根据工矿区建(构)筑物的疏密程度和测图比例尺确定。建(构)筑物细部坐标点测量的位置可按表582 选取

14、。583 细部坐标点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_水域地形测量591 水深测量可采用回声测深仪、测深锤或测深杆等测深工具。测深点定位可采用GPS定位法、无线电定位法、交会法、极坐标法、断面索法等。测深点宜按横断面布设,断面方向宜与岸线(或主流方向)相垂直。592 水深测量方法应根据水下地形状况、水深、流速和测深设备合理选择。测深点的深度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92 的规定。593 水域地形测量与陆上地形测量应互相衔接。作业应充分利用岸上经检查合格的控制点;当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时,应布设适当数量的控制点。594 在水下环境不明的区域进行水域地形测量时,必须了解测区的礁石、沉船、水流和险滩等水下情况。作业中,如遇有大风、大浪,应停止水上作业。595 水尺的设置应能反映全测区内水面的瞬时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尺的位置,应避开回流、壅水、行船和风浪的影响,尺面应顺流向岸。2 一般地段1520km 设置一把水尺。山区峡谷、河床复杂、急流滩险河段及海域潮汐变化复杂地段,300500m 设置一把水尺。3 河流两岸水位差大于01m 时,应在两岸设置水尺。4 测区范围不大且水面平静时,可不设置水尺,但应于作业前后测量水面高程。5 当测区距离岸边较远且岸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