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77142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于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存在生长发育障碍和为重病症以及神经发育障碍的潜在危险的儿童。早期干预。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疗技术的发展,危重新生儿、超低体重早产儿的病死率日益下降,而存活下来的高危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却日益增多,常见的有脑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我院借鉴多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模式,建立以评估和早期干预为基础的高危儿生长发育监测体系,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智力发育的临床效果,以便通过专业检查早期发现异常,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从而预防和减少高危儿后遗症。1. 1.资料与方法

2、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10-15天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母婴健康促进部继续早期干预治疗的高危儿3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转入,家长拒绝综合干预,只进行常规输液治疗的高危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364w,出生体重2.50.71kg,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胎龄354.1w出生体重2.40.73kg 两组患儿转入日龄为10-15天,60例高危新生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的新生儿高位因素标准。足底血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及先天性遗传病。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高位因素,性别构成比,Apgar评

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都进行常规输液治疗,主要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及改善脑血流的药物,促进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恢复正常,使受损细胞的修复、再生,减少或避免迟发性细胞死亡。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实验组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综合干预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功能训练,游泳,抚触。.1干预措施如下:(1)高压氧治疗:1次d,1h次(洗仓10min,升压10min,稳压30min,降压10min)(2)皮肤感觉刺激:每天由专业护士协助小儿游泳,并进行新生儿抚触,按摩面颊,胸部,腹部,手掌,足底及背部皮肤,

4、10-15min次。(3)听觉训练:定时播放轻音乐,儿歌, 2次d, 10 min次,听母亲的声音及心跳。(4)视觉刺激:指导家长在距小儿眼睛20cm处摇动红色小球或玩具,看母亲的脸,刺激视神经及视网膜的发育。(5)运动训练:每日进行被动体操2次。进行预防性的功能训练。.2 出院后根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进行早期教育,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认知行能力及情绪与社交行为。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功能训练。3-6个月出现姿势异常或发育落后的小儿重点进行康复训练。结合运动训练,采用美国的Bobath法,德国的Vojtal法。对照组家长不愿接受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只进行输液治疗,常规育儿指导,体格

5、检查及定期智力评估。1.3 观察内容及评定标准按照双盲的方法由不参与干预治疗的专业人员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定。生长发育测评检测患儿治疗10d及生后3、6、12个月时身高、体重。检测者严格执行婴幼儿生长发育测评规范。神经行为的评估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视、听、触等神经行为及对环境及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得出NBNA评分。发育智商的评估对两组患儿定期随访,将出生后3、6、12月定为随访时间。应用Gesell量表进行婴幼儿五大领域的测试、评定,包括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认知行能力及情绪与社交行为。评定标准NBNA检查,正常新生儿一般在37分以上,小于35分提示某方面可能有问题。发育水平DQ低于

6、70分,要慎重分析原因。70-85之间为一般,85分以上为良好。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2. 2.结果表1 两组患儿治疗10及随访过程生长发育比较 时间 项目 干预组 对照组 P 治疗10d 身高 51.321.90 50.682.05 0.05 体重 53.262.13 51.351.69 0.053个月 身高 59.992.18 55.481.64 0.05 体重 5.980.25 5.40.22 0.05 6个月 身高 67.621.83 64.971.66 0.05 体重 7.470.46 6

7、.540.28 0.05 12个月 身高 74.892.84 70.183.09 0.05 体重 9.270.85 8.080.92 0.05 注:P0.05vs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组间、组内NBNA评分比较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干预组 30 18.925.72 39.232.69 12.305 0.014对照组 30 19.316.01 32.232.09 12.963 0.042t 5.304 11.054p 0.132 0.026 P0.05vs对照组 P0.05vs自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随访两组患儿发育商数DQ比较组别 干预组 对照组 t

8、p 3个月 70.6011.24 65.0910.16 11.08 0.0416个月 86.7916.25 77.0314.37 11.02 0.03912个月 96.4611.40 82.2112.30 10.98 0.034注:P0.05 vs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表1示治疗10d及随访3、6、12个月,身高、体重增长干预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婴儿体格发育,表2示治疗10天NBNA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早期干预有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表2示随访3、6、12个月干预组DQ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

9、统计学意义。表明综合康复干预及环境干预有助于减轻脑损伤,开发大脑潜能,促进小儿智能发育。本研究认为对高危新生儿的综合干预应该从新生儿期开始。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的时期,尤其是生后六个月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如此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类的药物,易使损伤修复和再生,给予足够的感觉和运动刺激,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代偿。此外,6个月内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因此,6个月是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的最佳时期,进行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从而预防和减少高危儿后遗症,错过此时期,脑瘫的恢复较困难。参考文献:1 周宇芳.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

10、影响的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4) 2 倪锡莲,王巍,赵凤琴.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5(21) 3 胡素君,蔡春玲,王玲.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02) 4 查会芳,汪爱晶,王翠平,张敏敏.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06(06) 5 安涛,郭晓清,蒲秀红,李茜,邱萌,吴琼.高危儿早期干预防治小儿脑性瘫痪研究现状J. 临床儿科杂志. 2006(08) 6 高建慧,施玉麒,何淑华,杨冰岩,王维琼,李璟,伍淑雯.早期综合干预对不同类型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