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76725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复习学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1.封君封臣制度内容含义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权力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占有土地并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影响王权软弱,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庄园与农奴制度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耕地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制农奴非自由人,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役、缴纳租税自由农民身份自由,要为领主服役、缴纳租税领主用庄园法庭审理各种案件,维护庄园

2、的秩序【典型例题】1.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王权高于教权主要封建国家形成A.B.C.D.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知识梳理】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集中(1)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基本完成了统一;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

3、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自治(1)背景:10-11世纪起,西欧封建主对待新兴城市的主要居民工商业者如农奴,不利于其生产和经营活动。(2)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3)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兴办大学;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典型例题】3.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

4、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B.彰显了民众意愿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D.消除了内部分裂4.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5.“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

5、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的基督教会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知识梳理】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强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因连年征战、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导致6世纪中期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帝国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查士丁尼统治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编纂: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6、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衰落因连年征战、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导致6世纪中期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帝国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灭亡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的兴起(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上半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从公国到帝国: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典型例题】6.“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

7、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 )A.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B.具有固步自封的特点C.是沟通东西方间的桥梁D.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7.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一条规定,“除威士塔修女外,妇女受终身的监护”;罗马民法大全里规定,“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其自由受到限制”。这一变化表明( )A.罗马法律体现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B.罗马法超越了种族与性别的界限C.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罗马女性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典型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正确,A符合题意;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是教权高于王权,错误

8、;当时的主要封建国家在5世纪尚未形成,错误,因此BCD排除。故选A。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说明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也不能说明庄园经济生活的自给自足,AB两项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庄园统治农奴,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材料突出了国王的作用,即国王在其领地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其领地外是仲裁者,这彰显了王权的强大,故选择A项,排除B项;材料内容局限于法国,并非整个欧洲,故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4.答案:C5.答案:D解析:修道院创办学校、

9、修建图书馆、抄书,以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会在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的宗教迫害,排除B项;基督教会宣传的至要是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项。6.答案:B解析:从“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可知B项正确。A、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说法太绝对。7.答案:D解析:由“妇女受终身的监护”到“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体现了罗马女性从法律上获得了自由权,表明其法律地位的提高,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对生命和财产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其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女性在法律上获得自由,并未提及男性的权利,也未提及对不同种族的规定,无法说明其超越了种族与性别的界限,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对社会其他群体利益的规定,无法体现兼顾了各个群体的利益,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