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基础部分.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76217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基础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业课基础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业课基础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业课基础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业课基础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基础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基础部分.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授课纲要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 第三部分 初试专业课整体复习规划 第四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第五部分 结束语第一部分 前言非统考考研专业课特点重要性分数 初试满分:150分*2(300分) 复试满分:300分;导师要求: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掌握基础的同时,最后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复杂性考试范围:70%是专业课参考书的,30%联系实际竞争环境:近年来,社会保障专业报考人数增加,初试和复试的分数都较高,平均在370375,所以除了公共课,一定要在专业课上占有优势。复习资源:参考书和相关资料黑洞效应复习时间越长,可能复习效

2、果越差,注意劳逸结合2.1真题分析第二部分 南京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 2.1真题分析 2004年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 1、贝弗里奇报告 (见参考书) 解析:贝弗里奇报告很多学者认为是 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其重要性可以从历次考试中看出,答题点主要包括实施背景、报告内容、四条原则和意义。32页和81页。 2、劣等处置原则 (见参考书)2930页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见参考书283页) 4、社会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依其哲学信念和价值取向发展而成的一套实施准则,是社会工作者用于表证专业特征并指导其行为的一组道德准则或标准,是引导与规范助人活动

3、的依据。价值和伦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抽象的理论层面的对人和社会关系的规定,后者是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具体实务活动时在操作层面上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指导和判断准则。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有以下目的:(1)守则承认了奠定社会工作使命的核心价值。(2)守则概括了广泛的伦理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专业的核心价值并建立了用于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的伦理标准。 (3)当出现专业职责冲突或伦理上的不确定性时,守则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鉴定相关的因素。(4)守则提供了社会工作专业向一般公众负责(accountable)的伦理标准。(5)守则使那些对社会工作使命、价值和伦理还不熟悉的社会工作实务新手适应新的工作。(6)守则明确说明

4、了一些标准,社会工作专业自身能够把它们运用于评估社会工作者是否存在无原则行为。(也可根据自己理解和相关知识整理) 5、女权主义理论 6、社会撤离理论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见参考书372) 2、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医疗社会保险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见参考书) 来源:顾海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3、简述社区工作的三模式。 4、简析格林伍德(Greenwood)关于专业的五个标准。 三、论述题1、根据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社会保障模式可以分为社会保障型,国家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个人储蓄型。试比较这四种模式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 2、联系当前我国现实,说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

5、制度的可行途径 。(见参考书)答题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具体原则、措施 3、测量贫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联系我国实际,试论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意义。 4、试论社会工作专业的国际化与本土化。2004年的真题偏重社会工作,因为当时社会保障系还未成立,所以要有选择性的分析,偏重社会工作的内容在2008年社会保障系成立后,一般不会涉及,只简单了解即可。2005年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保险 (见参考书303304) 2、社会保障法 (见参考书247-248) 3、国家责任本位 (见参考书128) 4、社区行动模式 5、精神分析理论

6、 6、社区照顾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医疗社会保险有何特点? (见参考书316) 医疗保障制度的属性医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公益性。实施医疗保障,不仅使患者本人尽快恢复健康而受益,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疾病流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所以医疗保障具有公益性。12)福利性。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劳动者提供医疗帮助和照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性和福利性。13)经济性。保险作为一种意外损失的经济补偿方法,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分配制度,目

7、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体现了其经济性。(4)共济互助性。医疗保险基金由医疗保险机构统一征集,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共同使用。体现了用人单位之间、个人之间的共济互助性。15)强制性。医疗保障的本质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互助共济,只有参保人员尽可能多,保险基金足够大,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足够强。所以一般情况下,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社会医疗保险,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16)保障性。医疗保障有助于保障居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了对三方面的保障作用。2、简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存在问题。(见参考书149-150) 3、简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 4、简述社

8、会工作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 1、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见参考书227-228) 2、据统计,从1952年到1992年,我国农业实际基本转移净额达到9692亿元,在解决城市养老社会保险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保障资金短缺问题时,国家提出通过国有股减持获得必要的资金,请问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是否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提“兴亡周期率”问题,请用所学的社会保障知识,谈谈社会保障在解决“兴亡周期率”问题上的作用。 分析:第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兴亡周期律,这与2005年的时政相关,所以要求考生要关注社会保障方面的热点。历史上我国经历了若

9、干个王朝,这些王朝都有着大致相似的历程,即兴盛停滞衰亡,而由新的王朝所取代。各个王朝面临的问题也有相似之处,借用黄炎培的话,称之为王朝兴亡周期律。那些时间短促的王朝,如秦朝、隋朝,其兴也骤,其亡也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其矛盾迅速激化、爆发,似乎是更明显地说明了王朝兴亡周期律的作用。 第二,社会保障在解决“兴亡周期率”问题上的作用,其实就是社会保障的作用和功能,但在回答时要结合材料。3、试述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4、试述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006年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一 、名词解释 1、 现收现付式 (见参考书) 2、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见参考书363) 3 、“劣等处置”原则 (见参考书

10、2930页) 4、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5 、增权或倡导理论:增权理论增权理论主要研究权力对行为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拥有的权力是密切相关的,权力大小会影响个人行为。增权理论试图解释个人如何通过社会介入来增加他们的权力。增权理论认为,权力是没有限制的,它能够在社会介入的过程中产生。这一理论强调增加三种不同的权力:第一,个人层面的权力。相当于“个人效能”,指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人、一个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个人,才能正视问题的产生或解决。增进个人权力的一个方法就是帮助个人界定并理解他已有的权力,使个人通过提高自我认识,觉悟到自己地位和能力,并对个人的命运做出决定。第二,人际交往的权力。在

11、这里指的是个人运用社会能力影响他人的权力,个人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人际交往技巧,与他人建立平等的关系。第三,政治权力。它是指个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手段影响组织、社区、社会资源分配的能力。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是不同个体的竞争对象。个体对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控制力越大,就更具有优势,也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的。6、 矫治社会工作 二 、简答题 1、简述并评析“瑞典病”。(评析要从两个方面利和弊) 2、简述贝弗里奇报告中建立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四条基本原则。 (见参考书) 3、简述社会工作者担当的社会角色。 4、简述发展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意义。(第三部门的作用) 2007年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12、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 1、新济贫法(见参考书29页倒数第二段起) 2、社会保障社会化(见参考书和笔记) 3、完全积累式(见参考书) 4、社会福利分类(见参考书292-295) 5、干预理论(见参考书凯恩斯的干预理论) 6、ABC性格理论 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10分) 1、什么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见参考书1516页) 2、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来源:2002版,童星社会保障与管理第15页 分析: 1自然属性 从社会保障的最直接的目的看,它具有自然属性,又称之为一般属性。表现为:1)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主要都是为处于生活困境或特殊需求状态的社会成员提供

13、基本的生活保障,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保证社会成员的生存的安全。从社会保障的发展看,在任何国家,最早出现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助萌芽的英国的新济贫法,认定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美国在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始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 2)社会保障是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运用的社会政策,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的。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会给一些社会成员形成生存的威胁,需要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社会保障从形态上看,是国民收入社会化消费

14、的一种再分配方式,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法定的分配制度,实施主体是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政府运用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统一筹集资金等,这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实务的共性。 2社会属性 从社会保障的运营过程看,社会保障具有社会属性,主要由于它是一种分配关系。 1)从社会保障的出现原因看,它主要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予以保障,是对由于各种社会风险而致生存受到威胁的社会成员的支持。什么样的成员可以成为具体社会保障项目的对象,是有明确的社会性标准的,即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的享受条件。2)从运作过程看,社会保障是为特定的社会成员提供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帮助,需要对国民收入

15、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其社会保障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例如超过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加重一个国家的财政负担。“福利国家”出现的危机就反映了这个水平,就会加重一个国家的财政负担。“福利国家”出现的危机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3)几乎所有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都是通过立法活动建立、实施、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立法的结果即法律、法规属于一般性或特殊性的社会规则内容。 4)社会保障的目的,一方面是保证保障对象的生存安全,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所以,社会保障制度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其主要内容有那些?(见参考书31)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方式有那些?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见参考书232-234) 5、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见笔记) 6、如何理解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资源系统?7、简述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题1、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请结合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