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760905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前 言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大纲是根据张卓然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第3版)编写而成。教学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验两部分,本大纲主要内容为课堂讲授的理论部分,课间实验部分另见实验教学大纲。将理论部分授课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部分,要求教师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部分,要求教师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部分,要求教师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其他预防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

2、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学时分配:讲课42学时,课间实验40学时。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表章 节理论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序号实验教学内容学时数第1章绪论、微生物与感染2实验一细菌染色技术3第2章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2实验二葡萄球菌的检测3第3章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2实验三链球菌的检测3第4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2实验四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检测3第5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实验五非发酵菌的检测3第6章球菌2实验六致病菌药物敏感实验3第7章肠杆菌科4实验七鸡胚的病毒接种3第8章弧菌科2实验八鸡胚病毒培养物血凝滴度的测定第9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实验九鸡胚原代细胞的培养3第10章苛养菌及

3、人兽共患病原菌1实验十传代细胞的培养、病毒TCID50的测定3第11章革兰氏阳性需氧杆菌1实验十一深部真菌的检验3第12章棒状杆菌属1实验十二浅部真菌的检验3第13章分枝杆菌属1实验十三其他微生物的检验3第14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1实验答疑1第15章厌氧菌2第16章弯曲菌属与螺杆菌属1第17章第18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1第19章第20章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病原性真菌23第21章病毒分类与命名1第22章呼吸道病毒2第23章肝炎病毒2第24章逆转录病毒13第25章肠道病毒1第26章急性胃肠炎病毒1第27章黄病毒1第28章出血热病毒1第29章疱疹病毒2第30章其他病毒1第31章朊粒1考试2备注微

4、生物检验部分的第32章第36章的内容在第2章第31章相关内容中讲解大纲说明:重点讲解内容加下划线。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新进展。 3了解微生物的属、种、型、株的概念。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医学微物生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3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地位第一章 微生物与感染目的要求 1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致病性。 3了解感染的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的基

5、本概念、感染来源、感染方式、感染的类型。2细菌的致病物质。3感染的临床表现:病证和症状。第二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细菌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的理论基础;细菌的血清学鉴定。2熟悉细菌L型的检查;熟悉人工培养及生化试验。3了解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动物实验教学内容1各种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原则;2细菌染色与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方法及用途。3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培养基的种类及接种方法;常用生化试验方法;细菌L型的检查方法及其培养基的特点。4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实验动物的选择、接种途径与观察。第三章 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目的要求

6、1掌握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临床标本的采集与检验程序。2熟悉真菌检验程序3了解真菌毒素的检测。教学内容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培养、繁殖方式。2临床标本的采集原则、真菌检验程序。3真菌毒素的检测。第四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目的要求 1掌握标本采集与运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2熟悉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教学内容 1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的一般程序与常用方法。3病毒的形态学检查、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及检则结果评价。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目的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内容细菌分类学的概念、命名法

7、及分类方法。 第六章 球菌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2了解致病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蛋白)、分类、抵抗力。(2)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病,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食物中毒检查。(4)防治原则。2链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2)致病性:族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8、族、族链球菌的特性及所致疾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3)肺炎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微生物学检查 3柰瑟氏菌属和布兰汉菌属 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七章 肠道杆菌科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生化反应特点。 3掌握肠道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4熟悉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5了解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共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 2埃希氏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

9、的卫生意义。 3志贺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4沙门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5克雷伯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6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等: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的鉴别点。 第八章 弧菌科目的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快速诊断方法。2熟悉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生物学特性和检验程序3了解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1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2副

10、溶血性弧菌:形态培养、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3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主要生物学特性和检验程序第九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目的要求 1掌握假单胞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2了解嗜麦芽黄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莫拉菌属、军团菌属的形态染色特点、检验特点。教学内容1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致病特点。 2嗜麦芽黄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莫拉菌属、军团菌属的形态染色特点、检验特点。第十章 苛养菌及人兽共患病原菌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嗜血杆菌、布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2熟悉百日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

11、检验要点。3了解巴斯德菌属、弗朗西斯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教学内容1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2布鲁氏菌属:布氏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4巴斯德菌属、弗朗西斯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检验要点。第十一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目的要求1掌握炭疽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微生物学检验程序。2熟悉炭疽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3了解蜡样芽胞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阴道加特纳菌的微生物特性、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教

12、学内容1炭疽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蜡样芽胞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阴道加特纳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要点。第十二章 棒状杆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微生物学检验程序。2熟悉白喉杆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棒状杆菌的微生物特性、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内容1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临床意义、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其他棒状杆菌的微生物特性、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验。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抗酸染色的方法;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2熟悉结核分枝杆

13、菌的分类、临床意义与特异性预防;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3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非典型分枝杆菌的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教学大纲1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点、抵抗力、变异性,菌体成分及其作用。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2麻风分枝杆菌、奴卡菌: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3非典型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四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目的要求1掌握放线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硫磺样颗粒的本质。2熟悉放线菌属的分类、临床意义。3了解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教学大纲1放线菌属:主要特性、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点、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2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第十五章 厌氧菌目的要求1掌握厌氧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