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75820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张招娣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活动首先是活动,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但不是仅仅要活动之后得到的结果,而是活动所得到的经验。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动手是动脑的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求知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其自身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所以学生的自己动起来,通过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从自己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兴趣高,而且对知识掌握的比较牢靠,记忆深刻。老师在一旁进行正确引导,对学生归纳不到位的在进行

2、总结、归纳。自己归纳出来的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通过老师引导得到结论的,觉得自己也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学生们会越来越爱学数学。一、 数学活动可以是分角色。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直观思考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更容易通过主动感受进行学习,做得好自然理解得好。做出来的时候,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更透彻了,对概念更清晰了。例如:数学对象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进入角色扮演数学对象,可以演数、图形、运算符号等等。比如在刚认识“”和“”时,老师请学生张开手臂来扮演“”和“”,并要求一边表演一边自我介绍:我是“”,我有张开的嘴巴朝前,尖尖的屁股朝后,排在我前面的数比较大,排在我后面的数比较小。

3、再请两个同学分别两个不同的数,选择正确的位置排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一下子就接纳了“”这一数学符号,并将它的形象和作用深深烙进了脑海中。二、操作。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思考就有了载体。 1、摆一摆。摆学具的过程,也是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倍的认识一课中,很多教师采用让学生摆学具的方式,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生花,出现各自的摆放方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2、拼一拼。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老师给出提前准备的机组木条,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就不行呢?基于学生

4、的活动经验,在汇报交流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画一画。 在学习相交与平行的时候,老师可设计让学生画平行线的活动。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尝试将轴对称图形补画完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很多教师设计让学生画各种数量关系图解决问题。 上面的活动,学生可自行动手操作,也可分组动手操作。分组的话,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然后互相交流。三、 是通过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如教学通分时,先让学生比较1/3和2/3的大小,然后有意让学生比较1/3和1/4的大小时“卡壳”,制造悬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求知欲状态下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老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并有效实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将从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不停地积累,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