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75768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一、 探索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实现学习目标的习惯,这是新课程中最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看来,教学是围绕老师思维进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的接受性是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关键,一般我们讲法是“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则不然,教学是围绕着学习目标的达成而展开的,老师经常采用了一种“提出问题”的做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此时,“学生的悟性如何”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新课程的理念又告诉我们,课程目标的达成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同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都能够通过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正确

2、途径。如同学生每天都有一个目标一样:早上八点前要到学校去上课。但是各人的住所是不同的,起点虽不同,但终点一致。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样的导向性帮助?是告诉学生尽量要乘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要选择最安全的路线,要预估从家里到学校所需要的最长时间(如遇到塞车等)这些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还是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来策划自己的行动?前者是围绕老师的思维进行活动的方式,而后者则是教师提出了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从而达到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最优化效果的目标。二、 提出几个关键问题但是教师并不是只是一个能提出问题的人,把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去交给学生,这样的做法在我们体育教学

3、中就称之为“放羊”,“放羊”的概念就是听之任之,由羊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吃多吃少是羊的事,牧羊人的责任只是带领羊群来到草地上。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还要能够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具体的学习目标)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导向。传统的教学中这种做法也很多,但往往跟新教学的提法有着本质性的差别。例如传统教学中在教前滚翻时,老师总是带着一只篮球和一只纸盒这两样教具来演示给学生看“什么叫滚翻?”学生则按照老师的思路开始学习如何团身、如何滚动、如何滚翻。传统教学中在教快速跑时,总是先教原地摆臂,再教起跑,强调了动作的规格。学生则模仿教师的动作一步步地学习,形成了正确的姿势,但并不一定人人都

4、学会了如何跑得更快。现在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似乎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网络游戏能吸引更多人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样类似棋类的游戏,叫“华容道”,是在一个平面框架中安放着八块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板,框架的下端有一个正好能允许最大的正方形木板通过的缺口,这块最大的木板就叫“曹操”,其余的七块就是关羽和他的将士。游戏者要利用木板的移动,设法使最上端的“曹操”巧妙地躲避开“关羽”的围堵,而通过缺口“华容道”。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必须步步走对,共八十一步,“曹操”就逃脱了。开始玩时,很有意思,怎么都通不过。但一旦看到说明书后,依样画葫芦地背熟八十一步,以后就没有任何兴趣了;另一个是外国玩

5、具,魔方。魔方传入中国后,是风靡一时的人见人爱的玩具,但没 多少年后,魔方也离开了大家的视线,为什么?因为它也是一种有规律的、有特定顺序的玩法,只要你会了,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现代电脑游戏则不然,电脑游戏的设计者虽然在其编制程序的过程中,设计了许多运动方式,但提供给玩家的只有几种关键动作,让玩家运用这有限的动作去对待无限的变化。例如在最通常用遇到的各种枪战游戏中,设计者设计了狙击手从发现目标到举枪射击的速度,而玩家则可以利用地形地貌的变化,隐藏自己,并利用狙击手的时间差躲避开狙击前进。由于跑动的路线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和调整,因此,游戏时每天都可以有新的变化,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一致的:消灭敌人,

6、保存自己。为什么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借鉴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呢?这就是现在我们和大家一起研讨的问题导入式教学。如果我们承认现代电脑游戏具有更多吸引人参与的效果,如果我们羡慕这种游戏能对学生产生远远超过学校繁重学习的巨大吸引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也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把握住几个关键问题做些提示,学生能否也像玩电脑游戏一样来参与新课程学习呢?例如在一节高中排球选项教学中,有一位年轻的新教师改造了传统的排球垫球教学方法,不从“两人对垫”、“对墙垫球”来进行自己的教学,而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垫球的基础上,在操场上放置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辅助教具,如箩筐、置物箱、倒放的路障

7、标志筒、呼啦圈等,让学生利用垫球动作把球准确地垫入这些器具中。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是“注意调整球的抛物线”,为什么说这是个关键啊?因为排球比赛是瞬息万变的,球速不是由你自己来控制的,而是决定于对方,自己只有利用调整球的飞行抛物线才能把排球准确无误地传给队友,那为什么不只提准确呢?因为光是准确就只解决了一个到位的问题,而没有给自己的伙伴留出充分时间来应对下一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一点,就自觉地适当提高了垫球的抛物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导入法”,这种教法与电脑游戏的设计多少也有些相似之处。三、 必须具有探讨价值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例如前面讲到的

8、传统前滚翻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具有探讨价值的,无论是谁,一眼就能看出,篮球比纸盒能够“滚”,这还要你老师来组织学生讨论吗?而“调整球的抛物线”就具有探讨的价值了,因为抛物线是可以有无穷变化的,对垫球的抛物线研究又不会象对铅球推掷角度所形成的抛物线那样得到唯一的结论是42度角为最佳。因此,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球速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应对措施。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哪些问题具有探讨的价值,哪些问题又不具备探讨的价值。价值观在不同的教学中是由教学需要来决定的。在过去几十年的体育教学中,获得成绩是第一位重要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学期结束时都要做一份学习成绩的统计表,用一些数据来说明学生的体

9、育成绩在进步,50米跑的平均成绩这学期比上学期提高了多少?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又提高了多少等等,提高得越多,表明了教学效果越显著。又如过去还每年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来表示我们的教学效果,甚至这种达标率还能代表一所学校的“先进”与“文明”,这就是传统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学生真正的健康状况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体育成绩的高低只是一种数字的变化,至多只能说是某一种“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健康的概念,即使在过去也包含着多种因素,传统的“体质”概念应该包括七个部分,不仅有身体素质、还有与自然抗衡的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等等。因此,几个数字的变化就简单地认为是增强了体质或改善了健康显然是不合理的。今天,

10、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正在逐渐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是全面地从三维健康角度出发来衡量教学的效果,而不是用简单的数字化来表达了。几年前曾经有过一本书,叫数字化社会,认为当今已经成为一种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社会,计算机的进入生活说明了数字化的重要,社会已经离不开数字。这话其实应该说只对了一部分,因为,以后的几年里,我们看到社会关注的绝不只是数字,出现了对IQ、EQ(智商和情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情商的研究,说明了人的心理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心理因素绝不是能用简单的数字化来表达的。体育教学与IQ、EQ有关系吗?这在过去我们是从未想到过的问题摆到了面前,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体

11、育与智商、体育与情商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简单地用成绩来表述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体育新课程在提出了关注学生的三维健康理念下,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导向都产生了一种本质的变化,这是必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象。这种变化造成了价值观的转变,体育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化的数字堆砌,不再是简单地用百分比来判断教学效果的模式,而是以对健康的作用为前提的新概念教学模式。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就有了方向,凡是与健康有关的研究性问题具有更多的探讨价值,凡是与健康发展无关的问题就不必在课上花费时间去做无谓的探讨。例如短跑中摆臂时手的姿势到底应该是手指伸直叉开还是放松半握拳这

12、样的问题就没有任何必要去进行讨论,又如象前滚翻时空中腿是否要伸直、长跑中极点现象的出现等都不应该在教学中花费时间去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用什么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的柔韧性?”“用什么方法能让集体战胜困难?”这样的问题探讨上。四、 最好能有多种答案问题的导入,最好选择能有多种答案。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确定答案,就缺乏了探讨的价值,例如篮球拍在什么地方才能朝前走?起跑时哪只脚先离开地面?推铅球推得高点好还是低点了?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所以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能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这是传统教学追求的效果,表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但正是这种

13、提问方式,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都知道了,还去探讨什么呀!在我们的新课程拓展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能使学生得出许多不同的答案。例如“钻过电网”、“清除核污染”、“搭桥过河”等,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来完成同一目标,在“钻过电网”的活动中,各小组对自己的人员实际情况要进行分析、讨论,谁从哪个“洞”过去最合理,同时还要用统筹学的方法来研究通过的先后次序、接送人员的分配以及全体通过的速度。绝不会出现两组同样的方式,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一样。处于这样状态下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会被完全调动起来,因为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得主体意识得到了显现。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得到不同的

14、答案。有一位老师给孩子一分钟在垫子上随意活动的“休息时间”,部分孩子确实是坐下或躺下休息了,另还有许多孩子并没有感到疲劳,他们在做一些自己喜爱的动作,女孩子在练习接下来要做的技巧动作,有的做“桥”、有的做“劈叉”、有的做“跪平衡”,而男孩子则顽皮地在垫子上滚动、滚翻,甚至还有一个孩子用垫子把自己“裹”起来连同垫子一起滚。老师立即制止了这些动作,只允许学生坐下休息,接下来的所有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下降到了最低点,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要求在完成动作。如果说,当时这位老师给了学生这一分钟充分自由的休息,对学生这种不同的理解休息给予肯定,那么,下边的课的效果可能就不是如此了。新课程提倡关注个体差异的理念,表现在对个体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甚至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区别的认可,那么,学生对“休息”的理解与是否需要休息、怎么才算休息这些方面都应该是有不同答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