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73676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洲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可研.doc(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陕西省子洲县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猪繁育及冷藏加工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陕西省子洲县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建设地点:陕西省子洲县马蹄沟镇袁家砭村,子洲县马蹄沟、瓜园则、三川口、电市、周家硷等5个镇四、项目法人:钟维州五、项目建设年限:3年(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六、建设内容与规模:(一)新建饲料加工厂1个;(二)扩建种猪场1个,种猪存栏1000头;(三)新建或扩建千头良种猪繁育场3个;(四)新建或扩建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小区)10个;(五)新建大型沼气池14座;(六)新建生猪屠宰场1个。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饲料5万吨;新增基础母猪存栏

2、4000头,新增出栏5万头。屠宰加工销售猪肉0.45万吨。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构成:该项目总投资13773.0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288.87万元。其中建安工程 4647.36万元,占总投资的33.74%;仪器设备购置3098.59万元,占总投资的22.50%;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65.55万元,占总投资的2.65%;不可预见费299.47万元,占总投资的2.17%。八、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13773.07万元,全部采用招商引资解决。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序号项目名称合计单位备 注1总投资13773.07 万元1.1工程建设总投资6288.87 万元1.2铺底流动资

3、金1719.51 万元1.3流动资金短期借款5764.69 万元2经营收入20170.00 万元均为经营期年均指标3总成本费用15884.99 万元3.1可变成本14209.23 万元3.2固定成本1675.76 万元4经营成本15355.95 万元5利润总额4285.01 万元6所得税万元7净利润4285.01 万元8主要财务指标8.1投资利税率工程建设投资+流动资金35.55 工程建设投资+铺底流动资金53.51 8.2投资利润率工程建设投资+流动资金35.55 工程建设投资+铺底流动资金31.11 8.3财务净现值17631.12 万元8.4现值指数万元8.5财务内部收益率43.74%8

4、.6静态投资回收期4.52 年8.7动态投资回收期4.90 年8.8盈亏平衡点28.11 8.9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5670.42 万元8.10综合边际贡献率29.55 十、成本费用与效益分析: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饲料5万吨;新增基础母猪存栏4000头,新增出栏5万头。屠宰加工销售猪肉0.45万吨,可新增纯收益2.07亿元。该项目建设是延长企业生产链条,实现生猪产业化,促进生猪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不仅可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而且为打入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生猪业的发展既可使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为粮食和农副产品转化成优质产品提供可

5、能,区域农户可增收22.5亿元以上,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能有效带动肉制品、饲料加工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消费结构中以猪肉为主,因此拉动优质瘦肉型猪肉市场产生较大的需求空间,目前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商品仔猪供应十分紧张,在此背景下扩建种猪场,提高种猪和商品仔猪的生产能力,保障市场猪肉供给,稳定猪肉价格,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6、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近一个时期以来,席卷全国的生猪价格上扬,暴露出基础母猪数量不足,仔猪供应能力不强对养猪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良种仔猪供应不足一直是制约我省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007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4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7%。2007年全省存栏生猪1278万头,2006年基础母猪存栏只有106万头,2007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89万头,已远远不能满足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建立基础母猪养殖村,是推广生猪优良品种、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稳定仔猪市场供应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陕西省政府把生猪养殖作为畜牧产业发展之首,子洲县政府把生猪养殖列

7、入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心把子洲县建设成为全省有机商品肉基地县、全省生猪生产大县和陕北原种猪繁育中心。因此,抓住机遇,利用子洲县的优越条件,子洲县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扩建种猪场,对加快当地畜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完善良种扩繁体系,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高低起伏,价格和生产规模大幅波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良种猪的种源缺乏,商品仔猪供应不平衡。目前全省畜禽品种 “多、乱、杂”,经营 “小、全、散”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供种能力普遍不足

8、。全省种猪场只有140个,存栏基础母猪3.4万头,年可向社会供应良种仔猪50万头,加上群众自繁自育部分,省内每年可提供良种仔猪700万头,仅能满足需要的50。据分析,与高品质三元杂交商品猪相比,每出栏一头,约减少收入5060元,仅此一项,全省养猪收益年约损失4亿元以上。长期以来,我省大部分集约化肉猪养殖场以饲养引进纯种瘦肉型猪为主。近年来,尽管出现了二元杂交商品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但没有形成稳定的杂交体系,缺乏对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繁育场各有不同的杂交组合,造成杂交仔猪生产性能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肉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建设配套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逐步淘汰或更新现有繁殖母猪,才能

9、较大幅度地提高我省特别是陕北养猪生产收益。二是种猪品质较差,影响仔猪生长速度,降低了养猪经济效益。许多中小型种猪场所饲养的瘦肉型良种猪,均为国内繁殖引进,质量水平相差很大,而且都因引入时间较长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很难达到市场商品瘦肉型猪的生产要求。三是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规模生产体系,商品猪均为无定型的杂交生产,育肥方式不一,因而提供给市场的猪肉品质差异很大,达不到国际和国内市场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是解决以上问题,保证陕西省良种猪供应,促进养猪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养猪业是子洲县的畜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养殖,才能在日益激

10、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但是,由于受品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该项目按照科学化养殖的方式,引进“法系大白、长白,比利时斯格配套系、PCI配套系”等优良原种猪,并通过向农民提供仔猪,传授技术等方式,促进当地养猪业做大做强。(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生猪养殖是榆林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榆林市拥有一大批养殖业龙头企业,年可屠宰加工200多万头生猪,这给全市生猪产业化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给全市生猪产业化带来了无限希望。榆林市畜牧局计划用三年时间将现有全市存栏的地方品种种猪进行全面改良,为优良品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部。县境介于东经10

11、92911007,北纬37173750。东与绥德、清涧交界,南与子长接壤,西及西北与横山为界,北与米脂子毗邻。是陕西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出产小米、绿豆、洋芋、大豆、葵花、羊毛绒、蚕茧、苹果、黄芪、远志、淀粉、雪花饼、果馅、石雕等名优产品。近年来,为了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克服困难求发展,围绕山、水、田、林综合治理,路、电、信全面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齐头并进。到2007年底,全县羊子存栏量达15万只(其中不尾寒羊6300只);生猪存栏达6万头;大牲畜存栏达1.4万头;养鸡20万只;养兔3.5万只。养猪业生产在农民家庭

12、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养猪业一是缺乏良种仔猪源,效益相对低下;二是缺乏标准化饲养意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子洲县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已被榆林市畜牧局认定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子洲县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采用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建设原种猪场,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养殖业发展,对加快榆林生猪品种改良步伐,推动榆林生猪产业化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四)是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需要子洲县卫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子洲县生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已被省农业厅确定为优良种猪供种场。计划2008年新增基础母猪存栏量600头,新增仔猪供应

13、量10000头。省政府已把生猪养殖确定为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工程。目前,省内多家单位已与该场签订了长期供种合同,目前的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2006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严重下滑,造成2007年6月以来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针对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为保护生猪生产能力,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国家财政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7月23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拨付2007年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的通知,8月2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

14、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农业部审核的2006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有关省区。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局部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要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储备调节功能,在市场供大于求、猪价过低时,要增加储备数量,缓解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过高时,要增加投放。养猪产业是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我省将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陕西建成西部

15、畜牧业强省。未来5年,陕西畜牧业将在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确保畜产品安全,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吸引社会各方面资本,壮大龙头企业群体。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产业效益;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解决良种供应不足的问题;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产品安全;坚持立草为业,加大饲料资源开发等。计划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2007年末我省生猪存栏123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19万头,全年出栏生猪1526万头,肉类总产量15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12.3、7.5和7.5。陕西省农业厅、畜牧局已经将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良种化进程列为“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重点。畜禽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