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736458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数一数(A)教学设计资料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教具学具准备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设计谈话引入课题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

2、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挂图也可以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3、?还有什么?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

4、,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数身边的实物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

5、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设计说明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

6、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专家评析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新课开始,李老师用亲切简短的谈话,把学生引入数数活动。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

7、、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的是同一幅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李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置入了多次观察美丽校园图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逐步产生观察兴趣。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点。虽然这是学生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节数学课,从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看,几乎

8、无数学要求。但是,李老师十分重视这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组织数数的教学活动。首先,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接着,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李老师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数到校外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数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