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73579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与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与盾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与盾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让学生反复去阅读、去思考这则文言文寓言故事,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明白寓意;从中学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化解矛盾冲突,与自己周围的人和睦相处。设计理念:因文言文拗口难读,应坚持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导读为辅,强化学生感悟寓言内容、理解寓意、积累语言。教材分析:矛与盾这则寓言篇幅短小,语言非常凝练,全文仅53个字,难易程度适中,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全文,教学中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为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落下被人笑话的悲剧,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

2、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能力。但本班学生学习怕动脑、反应迟缓,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形式去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方法与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贯穿、以诵结尾。 情感与评价:引导学生以本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为戒,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学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化解矛盾冲突,与自己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现

3、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读代讲,结合相关flash课件,活灵活现地再现课文。四、教学重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六、教学准备 资源收集:搜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矛盾冲突。相关课件制作flash课件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好flash课件;学生仿照本课自编自演寓言故事剪刀和布,准备一把剪刀、一尺花布。七、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屏幕出示“寓言”的概念)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则

4、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5、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和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大屏幕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晰,注意断句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三)读懂(解决

5、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耀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

6、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

7、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做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矛盾 【】 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不准任何人在墙上写字。”【】 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想学习成绩好,但又怕上

8、课、背课文、做练习题。【】 不想同学骂自己,可又天天骂同学。 、(让学生讨论、检查对照自己在平时是否有以上现象,并说说今后该怎么做)7、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复述课文,熟读成诵。三、巩固:两名学生上讲台表演自行编排的寓言故事剪刀和布,全班同学进一步明白本文要告诉人们的道理。(让学生以理导行)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剪刀和布。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 坚 莫能陷 矛 利 无不陷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弗能应(说话、办事不能相抵触)八、教学反思: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与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课文以生动有趣的

9、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课文的语言为文言文,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是一篇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教材。依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教学中以读代讲、 举一反三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寓意,感悟出寓言所假托的道理。教法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式活动,尽管本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怕动脑、上课不爱动嘴、动手,我还是尽量采取启发式教学、尝试着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多思考,让他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充分讨论、合作探究,自己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这样,寓言的道理也就出来了,然后我告诉学生,“自相矛盾”也比喻语言与行动相抵触,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启示,让课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谈到“生活中常见的矛盾”时,很多学生心领神会、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这些,甚至觉得老师就在批评自己,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这一点也是我在本课最大的收获。),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